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会同四译馆

会同四译馆

官署名。清朝礼部所属之机构。顺治元年 (1644) 置会同、四译二馆。会同馆隶礼部,以主客司满、汉主事提督馆事。四译馆隶翰林院,以太常寺汉员少卿兼摄馆事,立回回、缅甸、百夷、西蕃、高昌、西天、八百、暹逻八馆,以译贡使文字。乾隆十三年 (1748) 将四译馆併入礼部会同馆,遂用今称。掌理接待各国贡使之事,督治馆舍供给,晏享颁赏,翻译外国文字。设礼部郎中一人兼鸿胪寺少卿衔为主官。继又增设满洲稽察大臣二人摄馆事。下设汉大使一人,序班汉二人,通事十二人,及经承等官佐治。改八馆为西域、八夷二馆,光绪二十九年(1903)裁。


官署名。清代设此官署。负责接待国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,以及语言文书的翻译工作。清初,会同馆与四译馆分立,会同馆掌接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,四译馆掌语言和文书的翻译。乾隆十三年二馆合并,称会同四译馆。设满汉稽察大臣二人,提督馆事兼鸿胪寺少卿一人,掌治宾客,谕言语。汉大使一人,正九品。正教、序班汉二人,朝鲜通事官八人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礼部·会同四译馆》、《历代职官表·第九表》,《清通典·职官三·礼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御前大臣

    官名。清康熙(1662—1722)间置。由王公大臣内特简兼充,无定员。掌乾清门内侍卫、司员诸务,实际即统辖内廷事务,并常日侍直于皇帝左右。逢皇帝出宫巡幸,与领侍卫内大臣任后扈大臣。并兼管奏事处事务。乾

  • 廱太祝令丞

    官名。西汉置,于祭祀五帝时掌读祝文及迎送神,有丞。东汉不设。

  • 开封府右少尹

    见“开封府左少尹”。

  • 春秋战国时期称出使来聘的别国卿大夫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 “大宾客,令野修道委积。”贾公彦疏: “案《大行人》,诸侯来朝曰宾,卿大夫来聘称客。”

  • 都牧给事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内廷派驻尚书省都牧曹监察政务的官员,亦佐理曹务,掌马及杂畜的牧养。《魏书·宇文福传》: “(宇文福)除都牧给事。”“时仍迁洛,敕福检行牧马之所。福规石济以西、河内以东,拒黄河南北千里为牧

  • 运部

    官署名。南朝宋置。《宋书·文帝纪》: 元嘉三十年 (453)“青、徐州饥,二月壬子,遣运部赈恤。”

  • 五部尉

    官名。汉末洛阳分东西南北中五部,每部置尉一人,掌治安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太祖少机警,有权数,而任侠放荡,不治行业……年二十,举孝廉为郎,除洛阳北部尉。”注:“《曹瞒传》曰:太祖初入尉廨,缮治

  • 乡贡

    唐代由府州荐举士人应礼部考试的制度。唐制,凡不属官学生徒的士人,如欲应礼部的考试,须先带着身份、履历证书,到县报名,经县考试合格,升于州,州再加以考试,称为“解试”。解试合格后,即取得了参加礼部举行的

  • 医令

    官名。金朝太后两宫医官,掌承奉医药。秩正八品。

  • 司户

    官名。“司户参军事”省称。官名。唐代县有司户,掌户口帐籍等事。唐制:在县为司户,在州为司户参军,在府为户曹参军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五·总论郡佐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