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要所
官署名。南宋置,编修会要,属秘书省。设提举编修会要,以宰相兼; 提举诸司官、承受官、主管诸司官,皆以国史日历所官兼任。
官署名。宋代置,属秘书省。绍兴九年(公元1139年)命秘书省官校《国朝会要》。乾道四年(公元1168年),命宰相兼提举编修《国朝会要》,提举诸司官、承受官、主管诸司官,都是由国史日历所官兼任。次年,命秘书省再加删定,以续修《国朝会要》为名。此后接续修纂,均以秘书省官通任其事。
官署名。南宋置,编修会要,属秘书省。设提举编修会要,以宰相兼; 提举诸司官、承受官、主管诸司官,皆以国史日历所官兼任。
官署名。宋代置,属秘书省。绍兴九年(公元1139年)命秘书省官校《国朝会要》。乾道四年(公元1168年),命宰相兼提举编修《国朝会要》,提举诸司官、承受官、主管诸司官,都是由国史日历所官兼任。次年,命秘书省再加删定,以续修《国朝会要》为名。此后接续修纂,均以秘书省官通任其事。
官名。详“赃罚库”条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二班,拟武威将军等号;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,改拟威雄将军等号。
东宫警卫机构。隋置左右卫率、左右宗卫率、左右虞候率、左右内率、左右监门率十府,合称东宫十率府。唐改左右宗卫率府为左右司御率府,左右虞候率府为左右清道率府,亦为十率府。宋代十率府的名称同唐,但无职司。辽
官名。殷朝置。《甲骨文合集》第二七九三九片: “庚申贞,其令亚走马。”
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 (546) 以后尚书省所辖机构的总称。《周书·李彦传》: “(文帝大统) 十二年,省 (尚书)三十六曹为十二部。”其中包括计部、吏部、兵部、虞部、蕃部、民部等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
官名。两晋南朝中书省、门下省皆置为属吏,掌奏文案、宣诏令。北魏、北齐置于门下省,员八人。隋初沿置,文帝开皇六年(586)罢。麴氏高昌国亦置,隶门下省,仅次于门下校郎,地位较高。官名。隋置,属门下省,掌
官名。北齐皇子及诸王国置,员二人,位在典府丞之下。
唐德宗以后,有大狱,即以御史中丞、刑部侍郎、大理卿合议审理,称大三司使。
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所置四方使者署属官,每署一员,掌其方小大次序。
官名。三国吴置,领兵。《三国志·周瑜传》:“(周胤)初拜兴业都尉,妻以宗女,授兵千人,屯公安。”官名,三国吴置,掌征伐或驻守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(瑜子胤)初拜兴业都尉,妻以宗女,授兵千人,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