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使

使

①使者统称。《周礼·秋官·小行人》: “待四方之使者”。注: “使者,诸侯之臣,使来者也。”秦汉以降,大率交聘敌国、通接殊域、劳问远方、安辑新附、慰抚兵役、分给赈赐、采风俗、询民事、究吏治、察狱讼、搜访遗滞、刺举奸滥,皆临时差遣使者。②朝廷派赴地方之军政长官。南北朝时有使持节,掌一州之军政大事。唐朝中期以后,有节度使、观察使、防御使、团练使等为地方常设官。③职官本制以外的差遣。洪迈《容斋续笔》卷一一《杨国忠诸使》:“杨国忠为度支郎,领十五余使。至宰相,凡领四十余使。”唐武则天至德宗时,是使职出现最多的时期。整个唐朝出现的使职在140以上。其中,部分使职逐渐演为主管专项或部门行政事务的长官,如三司使、枢密使等,详见各有关使职条。④ 皇帝侍从之首领。唐、宋时期,皇帝侍从多以使职统领,如唐朝有内诸司使,宋朝有横班、东班、西班诸使。宋朝又有大、小使臣之别。


1、朝廷特派执行某种任务的专职官员称使、或使臣、使者。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兵交,使在其间可也。”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时汉连伐胡,数通使相窥观,匈奴留汉使郭吉、路充国等,前后十余辈。匈奴使来,汉亦留之以相当。”

2、朝廷派赴地方的军政长官。如南北朝时的“使持节”,掌管一州的军政大事。唐朝的节度使、观察使、防御使、团练使等,成为地方上的常设官员。除此之外,以使名官者颇多,如盐铁使、转运使、通政使、布政使、按察使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邮传部左丞

    官名。清末邮传部之职官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设。左、右各一人,正三品,简任。掌领本部承政厅事宜。

  • 左户都

    即“左民都”。

  • 奉衣

    官名。金朝皇后位下女官。掌首饰、衣服、器玩诸宝财货,裁制缣彩之事。设一员,秩正九品。宫中女官名。见“秉衣”。

  • 航务官

    海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。有一、二、三等航务官,其军阶分别为上尉、中尉、少尉,掌理海军航务。

  • 将作少府丞

    官名,汉置,为将作少府之副,佐其掌修作宗庙、路寝、宫室、陵园等。西汉有两丞,东汉改为一丞,俸六百石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将作少府》。官名。为秦代将作少府的副职,汉景帝时改称“将作大匠丞”,见该条。

  • 水利部

    官署名。民国三十七年(公元1948年),国民党政府重新修正公布《行政院组织法》,改水利委员会为水利部,次年三月行政院缩小编制,复又裁撤。

  • 解智

    西夏职官封号。授与七品官,称为文孝恭敬东南姓关上立土。下有诚珍礼劳、才益、目审等数种

  • 机务所

    清末巡警部内部机构。掌开用本部印信,收发文件,接洽电话,值日值宿,递送折件等事,以七品小京官轮流管理。

  • 录尚书

    即“录尚书事”。

  • 监临

    官名。又称“监临官”。科举考试中乡试之监考官。总摄考场事务,除主考、同考官外,考场办事人员均归其委派、监督。明制,各省乡试皆由中央委派巡按御史充任。清制,顺天乡试用满、汉各一人,汉员以府尹充,满员以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