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兀良哈三卫指挥使司

兀良哈三卫指挥使司

官署名,亦为政区名。明洪武三年 (公元1370年)元顺帝死于应昌,其继承者仍称大元皇帝,史称北元。其时散居在今西辽河、老哈河边及其以北的是兀良哈各部,其地为纳哈出领地。洪武二十(公元1387年)纳哈出归降,次年元辽王、宁王等亦归降,洪武二十二年(公元1389年)遂于纳哈出领地内设兀良哈三卫:泰宁卫,在今洮安县附近,为元末台州千户所故地,封元宗室辽王阿礼失里为该卫指挥使;福余卫,在今齐齐哈尔市附近,为元末灰亦儿千户所故地,封惠宁王海撒男达奚为该卫指挥同知;朵颜卫,在今洮儿河上游,为元末兀良哈千户所故地,封朵颜元帅脱鲁忽察儿为该卫指挥同知。兀良哈三卫隶属于明代宁王所统辖的大宁都司。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时,兀良哈三卫曾为其效力,成祖即位后迁封宁王于江西,迁大宁都司于保定,将大宁卫的土地赐给兀良哈三卫以作报酬,并封兀良哈各部大小酋长为都督、指挥、千户、百户等官,每年供给他们耕牛、农具、种子、布帛、酒食等。奴儿干都司成立后,兀良哈三卫改隶于该都司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正字

    官名。北齐始置,为秘书省属官。四人,从九品上。掌校定典籍,刊正文字。后代因之。隋朝于秘书省置四人,著作曹置二人,从九品上。唐朝属秘书省者改正九品。德宗贞元八年(792),集贤殿书院置二人,从九品上。又

  • 技士长

    军阶名。清末新陆军低等官阶之一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定新陆军官员等级,分三等九级。宣统元年 (1909) 修订,增技士长等,计十四级。炮队、工程队设,为额外军官,阶正八品。

  • 左右奉御率府

    东宫警卫机构。唐垂拱元年(公元685年)改左右内率府为左右奉御率府,其主官改称奉御率。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复旧。

  • 左千牛府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唐高宗显庆五年(660) 改左府大将军置,龙朔二年(662) 改左奉宸卫大将军,后定名为“左千牛卫大将军”。

  • 掌冶令

    官名。隋朝太府寺掌冶署长官,置二员,从八品上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隶少府监,升从六品。唐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改掌冶方令置,一员,正八品上,掌熔铸铜铁器物。北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。

  • 堂除

    官制用语。又称堂选、堂差。宋朝,京官、选人一般由吏部选差,其有特殊勋劳者,得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,称堂除。武臣即由枢密院专差员阙。宋代官员任用方式之一。亦称堂选、堂差。宋制,京官、选人一般由吏部选差,

  • 太子内坊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太子内坊次官,不入品。隋及唐初沿置,设二人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(739)置为太子内坊局次官,员二人,从七品下。

  • 五兵尚书

    官名。属尚书省。三国魏始置,掌军事枢务,主管全国军事行政,领中兵、外兵、骑兵、别兵、都兵五郎曹。西晋初不置,武帝太康 (280—289)间复置,分中兵、外兵为左右,共领七郎曹,仍称五兵。东晋、南朝沿置

  • 宿卫统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统带宿卫军士,负责宫廷守卫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六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品未载。

  • 庾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,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十有二闲之政教。《周礼·夏官》: “庾人,下士闲二人,史二人,徒二十人”,“掌十有二闲之政教,以阜马、佚特、教駣、攻驹。”闲,即马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