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衣
内官名。南朝宋孝武帝置,为散位之一,明帝泰始元年 (465)废。
女官名。汉武帝、元帝之后,掖庭三千,增级十四,充衣为十四级中的第四级。其十四级为:1婕妤,2娙娥,3容华,4充衣,5昭仪,6美人,7良人,8七子,9八子,10长使,11少使,12五官,13顺常,14无涓、共和、娱灵、保林、良使、夜者,此六官同为一等。见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“增级十四”注。南朝宋也置,为散位之一。充衣,也写作充依。
内官名。南朝宋孝武帝置,为散位之一,明帝泰始元年 (465)废。
女官名。汉武帝、元帝之后,掖庭三千,增级十四,充衣为十四级中的第四级。其十四级为:1婕妤,2娙娥,3容华,4充衣,5昭仪,6美人,7良人,8七子,9八子,10长使,11少使,12五官,13顺常,14无涓、共和、娱灵、保林、良使、夜者,此六官同为一等。见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“增级十四”注。南朝宋也置,为散位之一。充衣,也写作充依。
官名。元置,见“行中书省”。
官名,汉置,为郡县佐吏,掌修建道路和看守桥梁;多置于险阻处或交通要道。如武都西部道桥掾,蜀郡南部道桥掾等,均见于汉碑或《水经注》。晋置,但下属郡县而属司空府。官名。西晋始置,为司空的属官,南朝宋沿置。
官署名。清末筹办海军事务处所属之机构。宣统二年(1910)改原第四司设。掌铨衡各省水师将弁并侦测等事。设司长一员掌司事。辖侦测、铨衡两科。同年改属海军部。三年撤销。铨衡科併入军制司,侦测科併入军学司。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为司法院的副长官。参见“司法院”。
官名。①职掌、品级同“左积弩将军”,参见该条。②即“太子右积弩将军”。
官名。① 唐朝左右卫所领亲府次官之一,置一员,正五品上。② 唐朝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亲府次官之一,置一员,正五品下,高宗永徽三年(652) 改左翊军郎,显庆元年(656) 复名左郎将。
官名。唐德宗贞元二年(786) 置为右卫长官,位大将军上,置一人,从二品,掌宫禁宿卫,总制五府及外府。宋朝为环卫官,无定员,无职掌,多命宗室为之,亦为武臣赠典; 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前
官名。北周置,夏官府属官,员二人,统武候兵,下设武候率上士、武候倅长下士以佐其职。武帝时,增置武候上大夫、次大夫,位在其上。又分置左、右,称左、右武候。正四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官名。《周礼
官立学校。始置于辽道宗清宁元年(1055)。设博士、助教各一员。
官名。北魏置,为后宫女职。《大监刘阿素墓志》:“同火人典御监秦阿女等痛金兰之奄契,悲红颜而逃年,乃刊玄石,述象德音。”(赵万里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》图二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