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六尚

六尚

①官名合称。秦朝指给事殿中的尚冠、尚衣、尚食、尚沐、尚席、尚书。隋朝指内官尚宫、尚仪、尚服、尚食、尚寝、尚工,炀帝置为女官六局之长。唐朝沿置,以称宫官尚宫、尚仪、尚服、尚食、尚寝、尚功,又称诸尚书,为六局之长; 金同唐制,为宫人女官; 明朝亦为女官六局之长。又为六部尚书简称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八《隋江总让吏部尚书表》:“窃以汉置五曹,方今六尚; 魏隆八凯,拟古六卿。”②官署名合称。隋、唐、宋殿中省所统尚食、尚药、尚酝、尚衣、尚舍、尚辇六尚局省称。


秦宫中置六尚,即尚冠、尚衣、尚食、尚沐、尚席、尚书,掌诸供奉。见《通典·职官八·殿中监》。隋朝殿内省有尚食、尚药、尚衣、尚舍、尚乘、尚辇六局;唐改属殿中省,制与隋同,也称六尚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殿内省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殿中省》。隋唐宫中女官有尚宫、尚仪、尚服、尚食、尚寝、尚工,也称六尚。见《隋书·后妃传序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宫官》。六部尚书也称六尚。六部尚书,梁指吏部、祠部、度支、左户、都官、五兵六尚书;北齐为吏部、殿中、祠部、五兵、都官、度支六尚书;隋为吏部、礼部,兵部、都官、度支、工部六尚书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上、中、下》。唐指吏部、户部、礼部、兵部、刑部、工部六尚书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祝融

    官名。即火正。因祝融是第一个被尊奉为火正的人,故火正亦称为祝融。后来祝融还被尊奉为火神。参见“火正”。

  • 祠部侍郎

    官名。两晋南北朝尚书祠部郎之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。隋初置为礼部祠部司长官,正六品上,文帝开皇三年(583)升从五品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“祠部郎”。

  • 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二品,设于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,治别失八里(今新疆吉木萨尔境),掌畏兀儿之地戍军。置都元帅、同知等职。后罢。

  • 殿中校尉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七品。两晋、南朝宋沿之。领兵侍卫殿内,位在殿中将军,中郎将之下。由皇帝及执政大臣的亲信充任。南朝宋时银印青绶,四时朝服,武冠。官名,三国魏置,掌领兵侍卫殿内,位在殿中将军下,七品。晋和

  • 贡院参详官

    官名。宋神宗熙宁九年 (1076)始置,员四人,选学官、秘书省官充任。掌复查点检试卷官所定试卷等第。南宋置八人,一员差监察御史,其余以卿监、六部郎中充任。宁宗嘉泰(1201—1204)中改称“监试”,

  • 太子左庶子

    参见“左庶子”。官名。太子庶子,到隋朝分为左右,分统门下坊和典书坊事。门下坊统司经局、宫门局、内直局、典膳局、药藏局、斋帅局。司经局置洗马四人、校书六人、正字二人。宫门局置大夫二人。内直局置监、副监各

  • 流泉务

    金朝官营的质典库。世宗大定十三年(1173),以民间质典利息过重,遂在中都、南京、东平、真定等处设官营质典库,名为流泉务,取息助官吏廪给。各设使、副使一员,掌解典诸物,流通泉货。大定二十八年(1188

  • 王府骁骑校

    官名。清置,见“王府参领”。

  • 北右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十卫之一北右卫长官,置一人。

  • 大都皮货所

    官署名。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(1292),用从九品印,隶中书省工部。置提领、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