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据《明会典》记载,明代于山东以主事与郎中、副使分掌河帑出纳。
官名。南朝宋置,陈超曾任此职,参见《宋书·符瑞志》。
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总典群牧使司官员,总领诸路群牧文书簿册之事。
东宫武官名。隋炀帝改左右宗卫率为左右武侍率,唐初复旧。
官名。曲氏高昌国郡级官署客曹长官。
官署名。辽朝北枢密院所属机构。掌纠察百官,兴宗重熙二十年(1051),“罢中丞记录职官过犯,令承旨总之。”(《辽史·兴宗纪》)官署名,辽朝置,掌纠察百官。其官有北枢密院点检中丞司事、总知中丞司事、北院
官署名。北齐置,掌东宫洒扫铺设事,属太子门下坊,设斋帅、内阁帅。隋朝沿置。唐初属典书坊,高宗龙朔二年 (662)改典设局。
即“太子太师”。西晋因避司马师讳改。
满语官名。又作“固山按班”、“固山谙班”。意为“旗之大臣”。原称“固山额真”,清雍正元年(1723)改是称。汉名为“都统”。秩从一品。参见“固山额真”、“都统”。武官名。清置,即“固山额真”,见该条。
官名。① 两晋南北朝尚书度支郎之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。隋初置为度支司长官,正六品上。初隶度支尚书,文帝开皇三年(583) 后隶民部尚书,从五品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名度支郎。参见“度支”、“度支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