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机章京

军机章京

官名。清朝军机处之办事官员。俗称“小军机”,又称“枢曹”。其正式名称,早期为“军机司员上行走”或“军机处司员上行走”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)以后改称“章京上行走”,因有是称。初无定额,由军机大臣于内阁中书及六部司员内选调兼充。嘉庆四年(1799)以后始定满、汉章京各十六人,各分两班,每班择资深者二人任领班、帮领班。例由内阁、六部及理藩院中书、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、笔帖式等官内保送,经军机处考取引见后记名,以次传补,仍系兼差。汉章京还可由七品小京官内进士出身者兼充。以后又设有额外汉章京一二员。掌军机处之拟旨、缮写、记档、收发文移各项具体事务; 参预军机处承办案件之审理和纂修方略;亦可奉旨到地方查办或处理事务。至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定汉章京为二十人。


官名。俗称“小军机”,军机章京有不同的名目,初期与军机大臣均称“军机处行走”,以原官大小分别其为大臣或章京,乾隆二十三年(公元1758年)以后,有“军机司员上行走”或“军机处司员上行走”之名,乾隆四十五年(公元1780年)以后,一律改为“章京上行走”。起初无固定员额,由军机大臣在内阁中书及六部司员中选调,嘉庆四年(公元1799年)以后,改由内阁、六部、理藩院保送中书、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、笔帖式等官,由军机处预期考取,军机大臣带领“引见”,皇帝亲自决定录用,依次列名存记,遇有缺出按单调补。保送各员的条件,必须由进士、举人、拔贡出身,年纪轻、办事干练、撰稿迅速、书写端正;不用大员子弟。满、汉章京都是以原官兼任。并由这时起定军机章京为满、汉各两班,轮班入值。每班八人,共三十二人。各以一人领班,另设额外汉章京、无定额。军机章京办理军机处的日常工作,处理文书、记注档册、撰拟文稿等。乾隆以后,亦撰拟谕旨;值宿军机处的章京,夜间如有紧要事件,亦单独被召见,承旨撰写谕旨;还参预军机处承办案件的审理;跟随军机大臣或单独奉派往各省处理政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库部曹郎中

    官名。北齐度支尚书所属有库部曹,“掌凡是戎仗器用所须事”,以郎中一人为主官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

  • 经籍案

    官署名。南宋秘书省置,掌图书经籍之事。

  • 左右崇掖卫

    东宫警卫机构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左右监门率府为左右崇掖卫。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

  • 尚食局提点

    官名,金朝置。正五品,掌总知御膳,进食先尝,兼管从官食。其佐官有使、副使、直长、都监等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官名。金始置,为尚食局的主官,属宣徽院。元至元二年(公元1265年)置尚食局,属宣徽院,掌进

  • 州租曹掾史

    州分职吏名。北齐置,见“租曹从事”。

  • 宋朝耆长简称。

  • 凭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吏部文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,掌理开写赴任文凭之事。设有经承等吏员办事。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。掌理道府以下各官赴任文凭,颁发土司号纸。设经承以办理事务。

  • 版筑使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掌皇都建造事。太祖神册三年(918) 城皇都,以礼部尚书康默记充版筑使。

  • 虞候都督

    官名。西魏置。《周书·韩果传》: “大祖由是以果为虞候都督,每从征行,常领候骑,昼夜巡察,略不眠寝。”

  • 高等审判分厅

    官署名。清末各省高等审判厅分设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定四级三审制,省城设高等审判厅,距省城较远的大商埠得设分厅(如天津)。设民、刑各一庭,置推事六人(一人为推事长),并典簿、主簿、录事等。管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