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判户部

判户部

官名,掌管户部事务。唐中期以后,常特派户部以外的大臣管理户部的事,官名称判户部;如果其本身就是户部官员,则称“判本司”;如无判本司的官衔,即等于并不担任户部的实职。因此,判户部、判度支和盐铁转运使三人合称三司,三司仅成为一个独立的掌握财政实权的机构。五代和宋沿其制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判户部》。


官名。唐代中期以后,常特派户部以外的大臣管理户部之事,官衔称判户部,如果本身就是户部的官,则称判本司。户部官员如无判本司的官衔,就不担任户部的实职。判户部与判度支及盐铁转运使其官署合称三司,三司反而成为独立的掌握财政实权的机构。五代以后三司合并成一个机构,迳设三司使一人统辖三司,宋初号称计相。三司所辖有盐铁、度支、户部。另置判户部一人,以管理尚书省的户部,主受天下土贡。至元丰改制废三司,以其职掌并归尚书省的户部。参见“三司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镀铁院

    官署名。金朝属永丰库,掌生熟铁钉线。设都监二员领院事,不设攒典。

  • 左史

    官名。史官之一。周朝始设,为太史之别称。时有左、右史之分,左史掌记事,书国史; 右史掌记言。《礼记·玉藻》: “动则左史书之,言则右史书之。”郑玄注: “其书,《春秋》、《尚书》其存者。”孔颖达疏:“

  • 提举京城所

    官署名。金南京置,掌本京城壁及缮修等事,不常置。其官为提单、同提举。见《金吏·百官三》。

  • 资政院帮办

    官名。清末资政院筹办官员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始置。无定额,由各部院侍郎、丞、参兼充。二、三、四品不等。掌帮办资政院开办事务。

  • 针线院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初年置,掌裁制衣服。太祖乾德四年(966),并归裁造院。

  • 雍和宫总理事务王大臣

    官名。雍和宫原为清雍亲王府,在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东。雍亲王即位后,于雍正三年(公元1725年)改称雍和宫。乾隆九年(公元1744年)改建为庙宇供佛,并新建书院及佛楼,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雍和宫事务,

  • 和德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兴平(194—195)、建安(196—220)之际盖州牧刘璋置,以庞羲为之,领兵讨张鲁。见《华阳国志·公孙述刘二牧志》。

  • 府照磨

    官名。明清时知府衙门的内部组织有照磨所,掌勘磨卷宗等事。主官有照磨,秩从九品,员额一人。

  • 门局

    官署名。南朝梁置。属东宫。

  • 哨总

    官名。明崇祯十六年(1643)李自成农民军置,为基层军官。九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