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功曹

功曹

①官署名。汉朝始设,为地方官府职事机构。职掌选举,兼参诸曹事务。其主者,司隶校尉府称功曹从事,州府称治中从事,郡称功曹,县称功曹掾。南朝宋以后、北朝北魏为将军府诸曹之一,长官为参军事。隋唐王府、州,唐三都、都督府所属七曹之一。唐朝王府所属置有功曹参军事一人,参军事二人,行参军四人,典签二人,掌文官簿书、考课、陈设等,只使检校。隋朝府、州、县功曹置掾史、参军事、府史、行参军等员。唐三都置功曹参军事二人、参军事六人。掌考课、假使、祭祀、礼乐、学校、表疏、书启、禄食、祥异、医药、卜筮、陈设、丧葬等事宜。都督府亦置功曹参军事,员一人。又,唐都护府属置功曹参军事一人,参军事三人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置天策上将府,亦设功曹,有参军事二人,掌官员假使、仪式、医药、选举、考课、禄恤、铺设等事。太宗立为太子后即省。北宋开封府亦置。宋徽宗崇宁三年(1104)废。②官名。汉朝郡县置功曹史,省称功曹,职掌人事,并参与一郡政务。三国郡、晋不开府将军、太子二傅、特进、郡县皆置。南朝宋、齐沿之。梁、陈之列卿、皇弟皇子府、嗣王府、蕃王府置。北朝北魏凡皇子、不开府将军、太常光禄卫尉、郡,北齐九寺、郡县,北周郡亦置。职掌吏事或主选举。将军等所置,在晋位于主簿下,在梁、北魏位于主簿上,郡县所置位常在丞下五官上。凡郡功曹多用本地大族,权重,郡守常委事于功曹。品级: 梁自六班至下四班不等; 陈自七品至九品,北魏自六品至从九品。


1、官署名,汉朝始置,为地方官署的职事部门,掌选举,并兼参与诸曹事务。其长官,司隶校尉府称功曹从事,州府称治中从事,郡称功曹史,县称功曹掾。其后,梁、陈、北魏将军府置功曹,长官称参军事。隋朝王府及州置功曹。唐朝三都、王府、都督府、州皆置功曹。

2、官名,汉始置。司隶校尉属官有功曹从事,掌选署及众事。州郡的佐吏有功曹史,简称功曹,掌管考查记录功劳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州郡》:“功曹史,主选署功劳。”北齐后称功曹参军事,隋朝也设此官。到唐朝,东都、北都,称功曹司功参军事,掌考课、假使、祭祀、礼乐、学校、表疏、书启、禄食、祥异、医药、卜筮、陈设、表葬、官园、选举等;在王府、大都护府、上都护府、大都督府、中都督府、下都督府,则称功曹参军事,正六品上,掌文官簿书、考课、陈设等;在州,则称司功参军事;在县,则称司功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下》。宋朝也设此官。《宋史·职官六·开封府》:“功曹、仓曹、户曹、兵曹、法曹、士曹参军各一人,视其官曹分职莅事。”明代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刑部左曹

    即“刑部左厅”。

  • 太常掾

    官名,汉置,属太常。太常掌宗庙礼仪,其长官称卿,副称丞。下分曹办公,曹长官称掾,掌曹事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常》。《汉书·朱博传》:“时诸陵县属太常,博以太常掾察廉,補安陵丞。”吏员名。《汉书·

  • 立节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为领兵武职,屯于柴桑(今江西九江)等军事要地。陆抗自建武校尉迁此。官名,三国吴置,为领兵将官,掌帅军征伐,或驻守一方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:“赤乌九年,迁立节中郎将,与诸葛恪换屯柴

  • 府丞掾史

    此为三官名字的合称。府丞,即郡丞的别称,郡的长官称太守或郡守,总掌本郡的政务和军务。郡丞为郡守的佐官,助郡守总管全郡行政。府掾府史即郡掾郡史,是太守、郡丞的属吏,分掌各曹事务,掾为正职史为副职。府丞掾

  • 伍长

    ① 即“伍老”。五家之长。周朝及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户籍制度,五家为伍、十家为什,各置长。后世多沿之。《管子·立政》: “十家为什,五家为伍,什伍皆有长焉。”汉朝或称伍长为 “五人”。太平天国地方基层亦

  • 右拾遗

    官名。唐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始置,员二人,从八品上,属中书省,掌供奉讽谏。天授二年(691)增至五人,后除授渐滥,有“拾遗平斗量”之讥。宋初沿置,多别领中外职任,不专任谏职。太宗端拱元年(988)

  • 归命侯

    爵名。西晋置,专授给被征服政权的统治者,灭吴后,封孙皓为归命侯。北齐亦置,从五品。

  • 奋武将军

    官名。新莽及东汉末曾置。三国两晋南北朝为杂号将军中地位较高者。魏、晋、宋四品,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四品下,二十三年改从四品。杂号将军名,西汉置,掌帅军征伐或驻守。《汉书·冯奉世传》:“天

  • 乡团

    隋朝左右卫诸府、东宫领兵开府置下属组织,有团主一人、佐二人,掌领乡居军户,检查户口,劝课农桑,中后期渐成为里坊组织。

  •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一品。世祖至元十三年 (1276) 六月,立临安(今浙江杭州)行省。十四年三月改为江淮行省。二十一年,徙江淮行省治杭州,称江浙行省。二十三年又改江淮行省。二十六年,复徙省治于杭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