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将军中书令
卫将将与中书令的合称。卫将将为汉朝重号将军之一,位比公,平时掌宿卫,战时掌征伐。中书令,在汉朝为中书谒者令的简称,掌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事,曹魏时为中书省的长官之一,掌国家机密,出纳帝命,会记时事,典作文章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“(正始)九年春二月,卫将军中书令孙资……逊位。”此言孙资为卫将军,又任中书令。
卫将将与中书令的合称。卫将将为汉朝重号将军之一,位比公,平时掌宿卫,战时掌征伐。中书令,在汉朝为中书谒者令的简称,掌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事,曹魏时为中书省的长官之一,掌国家机密,出纳帝命,会记时事,典作文章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“(正始)九年春二月,卫将军中书令孙资……逊位。”此言孙资为卫将军,又任中书令。
监狱名,汉置,属黄门署,因在宫省北面,故称北寺,掌监禁、审讯将相等大臣。北寺狱,又名若卢狱,也简称若卢。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:“十一月壬子,德阳殿西閤、黄门北寺火,延及广义、神虎门。”《后汉书·章帝八
指俸六百石以上的官吏。《汉书·景帝纪》:“吏六百石以上,皆长吏也。”铜印墨绶的官吏皆六百石以上。《后汉书·显宗孝明帝纪》:“令司隶校尉、部刺史岁上墨绶长吏视事三岁已上理状尤异者各一人,与计(吏)偕上。
官名。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(496)始置,员四十人,九品上,掌四门学教授之事,检试诸郡学生成绩,兼整理秘书省典籍。北齐沿置,员二十人,正九品上,隶国子寺。隋初沿置,员五人,从八品上,文帝开皇十三年(5
官名。东汉边郡置都尉,领兵兼治民;又置属国都尉,掌归降的少数民族。东部都尉驻会稽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《后汉书·孝顺帝纪》:“(阳嘉元年)二月,海贼曾旌等寇会稽,杀句章、鄞、鄮三县长,攻会稽东部都
商代前期王室的基本军事组织。见“族军”。
官名。清置。乾隆十六年改圆明园中的清漪园御舟事务为御船处,置统领大臣,掌管御船等事务。明年又置八品水手催总三人,八品网户催总一人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五·御船处统领大臣》。
女官名。南朝宋太宗泰始 (465~471)中置,佐后宫源典治职管理宫中事务,员一人,六品。
官制用语。即兼官者之本职官秩品级。《后汉书·刘焉传》: “出焉为监军使者,领益州牧,太仆黄琬为豫州牧,宗正刘虞为幽州牧,皆以本秩居职,州任之重,自此而始。”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时期设置,见“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”。
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为从六品上武散官。宋朝沿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废。官名。唐代武散官从六品上称振威校尉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兵部》。宋沿唐制,品级与唐同。见《宋史·职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