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卫尉

卫尉

官名。①战国秦始置,西汉沿置,秩中二千石,列位九卿。景帝曾改名中大夫令,后元年(前143)复故。掌皇帝所居未央宫禁卫,主管宫门屯驻卫士,专司昼夜巡警和检查出入者之门籍。亦称未央卫尉。有丞一员。属官有公车司马、卫士、旅贲三令丞,诸屯卫候司马二十二官等。京城外建章、甘泉等行宫亦或置,冠宫名,置属官。新莽改名大卫。东汉复旧名,唯置一员,总领南、北宫卫士令丞,又辖左右都候、诸宫掖门司马。三国因之,魏三品。西晋兼管武库、冶铸,领江北冶令三十九员,南北东西诸督冶掾,三品。东晋省,间亦作为赠官。南朝宋复置,三品,专掌宫禁及京城防卫。梁、陈及北朝称“卫尉卿”。②太后三卿之一。两汉魏晋南北朝皆置,掌太后宫禁。皆冠太后宫名为官号,位略同于九卿。隋朝省。金朝复置,掌太后两宫官属。中宫别置“卫尉司”,以“中卫尉”主之。皆从三品。


官名,秦汉两朝皆有此官,掌宫门屯卫兵,汉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。有丞,属官有公车司马令丞,卫士令丞,旅贲令丞,又有屯候、司马二十二官。长乐卫尉、建章卫尉、甘泉卫尉各掌其宫屯卫兵,不常置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)。东汉卫尉,掌宫门卫士和宫内巡察。其长官卫尉卿,俸中二千石,其次为丞,俸比千石。其属官有公车司马令,南宫卫士令,北宫卫士令,左右都候,宫掖门司马等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三国魏置,三品。西晋沿置,兼管武库、冶铸,三品。东晋省,有时作为赠官。南朝宋复置,三品,掌宫禁及京城防卫。梁、陈及北朝称卫尉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甲本

    见“甲琫”。

  • 皮室军

    辽军队名。见“御帐亲军”。

  • 诸路宝泉都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见“诸路宝钞都提举司”。

  • 战车与步卒组合的基本单位。商代时车战逐渐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,其时战车与步兵分别编组,战车以辆计,步兵以行组成。周初仍沿商代体制,战车与步兵分编,后来逐渐演变为战车与步卒合同编组。以战车为主体,每车配备

  • 郊社署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属太常寺。掌社稷、祠祀、祈祷并听舍祭器等物。设令、丞领署事,秩从六品、从七品。曾设直长一职,章宗明昌三年 (1192)罢。承安三年(1198),设祝史、斋郎一百六十人。完颜永济大安元年

  • 大尹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时宋国置,卿爵,一说为近官有宠者,一说为宋外戚之官。新莽始建国元年(后9)改太守为大尹,东汉复旧称。明朝尊称府县主官为大尹。清朝则为知县别称。1、执政受宠的高级官员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六年

  • 上宰

    指宰相。晋代枣道彦(据)《杂诗》:“天子命上宰,作蕃于汉阳。”

  • 右光禄大夫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《三国志·刘放传》:“正始元年 (240) ,更加 (刘) 放左光禄大夫,(孙)资右光禄大夫,金印紫绶,仪同三司。”作为在朝显职的加官,以示优崇,或授予年老有病者为致仕之官, 亦常用为

  • 院虞候

    宋朝司理院虞候简称。包括节级、狱子等,掌管牢狱人犯,通常差第四等以上户充,为州役之一。公人名。宋代州役之一,为司理院虞候的简称。有节级(小头目)、狱子等,掌看守牢狱人犯。一般差第四等以上人户充任。

  • 尚符玺郎

    官名。亦称符玺郎中,属符节令。以郎官而掌符玺,故名。东汉员四人,二人在中,主符及虎符、竹符之半者。”官名,汉置,掌皇帝符玺。《汉书·霍光金日磾传》:“殿中常有怪,一夜群臣相惊,光召尚符玺郎,郎不肯授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