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参谋本部

参谋本部

官署名。民国设置,起初直属大总统,后属国民政府,掌管国防和用兵等事,并统辖全国各军参谋人员、海陆空军大学、测量总局、驻外武官等。长官称总长、次长。参谋本部下设各厅,分掌职务。


官署名。南京临时政府始置参谋部作为军令机关,设总长一人,次长一人,部内分设总务局、第一至第四局、陆地测量局, 各局均设局长一人。北洋政府改称参谋本部,为总统直辖机关。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十月三十日公布的《参谋本部官制》,其职权是掌管全国国防用兵事宜;统辖全国参谋将校,并监督其教育;管辖陆军大学、海军大学、陆军测量;监督各国驻扎武官,掌办军事交通等。设参谋总长、次长各一人,部内设置第一至第七局( 1915年改为第一至第六局及测量局)、各局设局长一人,下设高级副官、科长、局副官、科员等。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张作霖执政时,改参谋本部为参谋署,隶属于军事部,内部组织仍旧。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十一月设立参谋本部,直隶于国民政府,掌国防用兵事宜,并统辖全国参谋人员,陆海空军大学校,测量总局及驻外武官,以总长、次长为正副长官,部内分设各厅,分掌各务。民国二十六年(公元1937年)抗战开始,参谋本部改隶军事委员会。抗战胜利后于民国三十五年(公元1946年)撤销军事委员会成立国防部,设参谋本部为国防部的组成部分,以参谋总长、参谋次长为正副长官。参见“国防部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官物料库

    宋朝光禄寺所属机构。掌预备膳食荐羞之物,以供太官之用。官署名。宋置,属光禄寺。掌预备膳食荐羞之物,以供太官之用。

  • 东宫武卫率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侯莫陈凯曾任此职。

  • 司川

    官署名。即工部水部司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,咸亨元年 (670) 复改水部。

  • 直集贤院

    官名。五代南唐置,以朝士充任。北宋太宗淳化元年(990)再置,以朝官充任。仁宗天圣十年(1032),始以特恩加授外官,遂兼为贴职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三馆并入秘书省,用为贴职。哲宗绍圣

  • 四门馆助教

    见“四门助教”。

  • 延安屯田打捕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三品,隶枢密院。设于世祖至元二十八年(1291),管领析居放良人户及来自吉利吉思的蒙古人口屯戍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各一员,打捕屯田官十二员。

  • 右司谏

    官名。北宋太宗端拱元年 (988) ,改右补阙置,掌规谏讽谕,七品。其后,非有特旨不领谏职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始令专任谏诤,凡发令举事,有不便于时、不合于道,大事则许廷议,小事则

  • 中堂

    宰相之别称。北宋时因宰相于中书省内之政事堂办事而有此称。元朝沿称。明朝大学士握宰相之权,于内阁办公,居中,中书居东西两房,故称中堂。清朝用以称呼大学士,协办大学士。宰相的别称。唐代宰相在中书省政事堂办

  • 风俗使

    官名。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(684) 置,隶左、右肃政台,每岁春发使八人,以四十八条纠察州县。

  • 开印

    见“封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