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右春坊

右春坊

官署名。属东宫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太子典书坊置,掌侍从、献纳、启奏,职比中书省。咸亨元年(670)复名典书坊,睿宗景云二年(711)再改为右春坊,长官右庶子二员,次官中舍人二员,另有太子舍人四员、通事舍人八员、右谕德一员、右赞善大夫五员、录事一员、主事二员。宋朝置主管官二员,以内臣兼; 同主管官二员,以武臣兼; 承受官一员,以内侍充。南宋因置。辽朝置太子右庶子、太子中舍人、太子舍人、太子右谕德、右赞善大夫、太子通事舍人,并领太子家令寺、太子率更寺、太子仆寺之属。明、清隶詹事府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分春坊为左右,置大学士一员,掌太子上奏请、下启笺及讲读之事,皆审慎而监省之; 又有右庶子、右谕德各一员,右中允、右赞善、右司直郎各二员;二十九年又增置右清纪郎、右司谏、右通事舍人。嘉靖、隆庆之后,仅为翰林院编修、检讨升迁之阶。清顺治九年(1652)沿置,十五年裁。康熙十四年(1675)复置,掌记注、纂修之事,仅为翰林升转之所。置右庶子、右中允、右赞善,俱满、汉各一员; 汉员分别兼翰林院侍读、编修、检讨衔。初,有右谕德,康熙五十七年省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詹事府省入翰林院,遂废。


官名。唐初沿隋制置典书坊,相当于朝廷的中书省。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典书坊为右春坊,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为典书坊,景龙元年(公元707年)复改为右春坊。设右庶子二人,正四品下,中舍人二人,正五品下,掌侍从献纳启奏,犹如中书省的中书令和中书侍郎的职任;太子舍人四人,正六品上,掌行太子之令与表启;太子通事舍人,正七品下,掌引宫臣辞见,承令劳问;相当于中书舍人和中书通事舍人。右谕德一人,正四品下;右赞善大夫五人,正五品上;相当于散骑常侍和谏议大夫。此外还设令史、书令史、传令、典谒、亭长、掌固等员。宋置主管右春坊事,以内臣兼任;同主管春坊事,以武臣兼任,其下随宜设置太子右庶子、中舍人、舍人、右谕德等宫。辽南面官中置右春坊,有太子右庶子、中舍人、舍人、右谕德、右赞善大夫、通事舍人,领太子家令寺、率更寺、仆寺。金元不设。明置右春坊大学士、右庶子、右谕德、右中允、右赞善、右司直郎,右清纪郎,右司谏。清代不设太子,在詹事府下设右春坊右庶子、右春坊右中允、右春坊右赞善,用作翰林官迁转之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市令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位一班。职掌不详。

  • 资政殿大学士

    官名。北宋真宗景德二年(1005)置,以前任执政充任,出入侍从,以备顾问,无官守,无典掌,而资望极高。其后,多以前宰相为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定为正三品,为侍从贴职。官名。宋置,多

  • 将作少府中候

    官名,汉置,为将作少府属官,掌治宫室。成帝阳朔三年省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将作少府》,参看“将作少府”条。

  • 国史馆提调

    官名。清置,为国史馆的事务长官。满、汉各一人,分由内阁侍读学士、侍读及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各官派充,掌章奏、文移及管理吏员、差役等事。

  • 兰台

    ①西汉宫中收藏图书档案之处,由御史中丞掌管。东汉以来御史中丞出为御史台长官,遂成为御史台的别称。②东汉置兰台令史掌书奏及印工文书,班固任其官,受诏撰史。后世因用作史官的别称。③即“秘书省”。高宗龙朔二

  • 提点司

    官署名。全称“开封府界提点司”。北宋真宗景德二年(1005)置,掌提辖开封府所属诸县刑狱、兵民,肃清贼盗,兼管仓场库务及沟洫河道之事。设提点、同提点,以朝官以上充任。属吏有勾押官一人,典七人。神宗元丰

  • 司法官考试

    北洋政府选拔司法官所实行的考试制度。依照民国四年(公元1915年)九月三十日公布的《司法官考试令》和《关于司法官考试令第三条甄录规则》的规定,司法官考试与文官高等考试合并举行,典试人员均由高等考试的典

  • 典乐

    官名。传说舜时置,掌教音乐。《尚书·虞书·舜典》: “帝曰: ‘夔,命汝典乐,教胄子。’”新莽时为大鸿胪之改称。隋、唐宫内女官置,为二十四典之一。员四人,隋从七品,唐正七品,隶尚仪。宋朝大晟府及尚书内

  • 僮仆都尉

    匈奴官名。属西边日逐王,置于焉耆、危湏、尉黎间,掌诸国赋税。匈奴视诸国为僮仆,故名。汉宣帝神爵二年(前60),日逐王降汉,使郑吉为西域都护,并护南北两道,僮仆都尉由此罢。官名,汉时匈奴置,掌领西域,征

  • 翰林天文

    官名。唐朝待诏于翰林院的天文博士、天文生等,称翰林天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