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司迹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金代铨选之制,凡选为朝官谓之随朝。
官名。刑部比部司郎官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: 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比部(郎)为比盘,又曰昆脚皆头”。
官名。隋初为尚衣局的主官,炀帝时改为奉御。宋复为尚衣局的主官,位在奉御上。见“尚衣局”。
即“三司都理欠司”。
官名。北齐于太子率更寺置中盾署,有令及丞,掌周卫禁防,漏刻钟鼓。
官名。元置,为太史院的佐官,秩从三品,员额二人。
满语。又作“大”。意为“头目”、“首领”。常用作官名。
官署名。北魏前期置,属尚书省。设尚书为长官,协助尚书令、仆射综理尚书省各曹事务。多以侍中、殿中尚书、吏部尚书等官参、治、录其事。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时废。
官名。唐于集贤院置留院官,以学士充任,由皇帝以特别敕令任命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