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勋

司勋

①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属官,掌六卿赏地之法,以等其功。西魏末、北周建六官府,初于夏官府吏部司下置司勋上士一人,中士若干人,掌勋爵戎秩封赏以等其功。后别为一司,直隶夏官府,设中大夫为长官,下设下大夫、上士、中士领司录上士、中士。②官署名。吏部诸司之一,掌勋级之政令。隋始置,初有侍郎二人,文帝开皇六年(586)置员外郎一人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侍郎为郎,废员外郎置承务郎。唐朝置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为正副长官。北宋前期,设判司事一人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,无所职掌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设郎中或员外郎,掌功勋酬奖、审复赏格。南宋孝宗隆兴元年(1163),由司封郎官兼领其事。明初为吏部属部之一,设郎中、员外郎,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稽勋清吏司。


官名。周置,掌功赏事务,主赏地之法以等其功及赏地之政令等。《周礼·夏官·司勋》:“司勋掌六乡赏地之法,以等其功……凡有功者,铭书于王之太常,祭于大烝,司勋诏之。大功,司勋藏其二。掌赏地之政令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刑寺卿

    官名。见“司刑寺”。

  • 左龙虎军将军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属南面官。加官,无实职。在右龙虎军上将军下。

  • 都尉司马

    官名。汉代郡都尉的属官有司马,掌领兵之事。东汉时边郡部都尉屯兵系统的属官有司马、骑司马与假司马。司马主步兵,骑司马主骑兵,假司马是司马之副,而骑司马的地位在假司马之上。

  • 州长史

    官名。汉末州牧始仿将军府置,冀州牧韩馥以耿武为长史,见《三国志·魏书·袁绍传》。东晋至南北朝,州的佐属有军府佐属与州佐属两系,长史为军府佐属的上纲,别驾为州吏的上佐。北周时两系佐属已趋于混合,长史与别

  • 十明将军

    明智、明略、明远、明勇、明烈、明威、明胜、明进、明锐、明毅等十号将军的合称。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(525)置,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五班。陈改为拟六品,比秩千石。十位带“明”字的杂号将军名的合称,南北朝

  • 宫师府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保护东宫,导以德义。海陵王天德四年(1152)正目始设,三师(太子太师、太子太傅、太子太保)、三少(太子少师、太子少傅、太子少保)、詹事院詹事、三寺、十率府等皆隶之。官署名。金置,掌

  • 春约

    西夏语官名。西夏置,职掌不详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三八○“元祐元年六月”条记“王寅夏国遣间使春约勒阿拉雅赛进贡。”春约为勒阿拉雅赛的官称。同一事,“宋会要辑稿·蕃夷七》译作“创祐”。

  • 右金吾卫中郎将

    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右候卫为右金吾卫,其右翊府置,为长官,员一人,正四品下。掌领本府翊卫,督京城六街铺巡警。宋朝置为环卫官,无定员,无职掌,多命宗室为之,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。北宋

  • 文渊阁校理

    官名。清朝文渊阁之职官。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设,共满、汉十六人。掌文渊阁书籍之注册、点验。以庶子、侍读、侍讲、编修、检讨等官兼充。官名。清置,为文渊阁官员,掌注册点验。文渊阁是清代藏《四库全书

  • 紫微令

    官名。即中书令,唐玄宗开元元年 (713)改,五年复名中书令。参见“中书令”。官名。即中书令,详“紫微省”条。参看“中书令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