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天王

天王

1、天子的别称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临诸侯,畛于鬼神,曰有天王某甫。”注:“畛,致也,视告致于鬼神辞也。”疏:“此谓天子巡守视告神辞也。”《尚书》中称天子曰王,《春秋》中称天子曰天王,因这时一些诸侯自封为王,为区别诸侯之王,则称天子之王曰天王。见清朝顾炎武《日知录·天王》。

2、君主的尊称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:“后正位宫闱,同体天王。”

3、太平天国的首领称天王。《英杰归真》:“受天真命为天王大道君王全,非自称,非人称,又非古书所称,实天父真命封为天王也。”

4、单于封汉雁门尉史为天王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时雁门尉史行徼,见寇,保此亭,单于得……以尉史为天王。”


(1)春秋时期对周天子的尊称。春秋时,楚、吴等诸侯国相继称王,故尊称周天子为天王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记“秋七月,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。”天王,指周平王。顾炎武《日知录》“天王”条说:“《尚书》之文,但称王,《春秋》则曰天王,以当时楚、吴、徐、越僭称王,故加‘天’以别之也。”后世亦泛指封建帝王,如杜甫《忆昔》诗二首之一说:“犬戎直来坐御床,百官跣足随天王。”(2)北周仿《周礼》在中央官制中实行六官制度,皇帝也改称天王。(3)太平天国君主的称号。太平天国的政体采取军师负责制,天王临朝而不理政。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死后,天王曾自任军师,旋又废军师负责制,在天王府设立朝内六部,综理全国政务,归天王直接领导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京坊局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见“京坊局”。

  • 公府士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西晋安平献王孚为太宰时置,有属一人。东晋初,晋元帝镇东丞相府始置士曹参军,北魏北齐三师、二大、三公府各置士曹行参军,职掌阙载。《唐六典》说:“士曹掌公廨舍宇缮造工徒之事。”所述为唐代制度

  • 十二卫大将军

    官名合称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始置,每卫一员,正三品,总其卫府事,并统诸鹰扬府。唐朝沿置,掌宫禁宿卫、巡警、仪仗,统内、外府府兵; 德宗贞元二年 (786) 置十二卫上将军后,为各卫次官。宋朝为

  • 上计书佐

    官名,汉置,为上计吏的随从官吏,佐上计吏到京城送计簿,汇报郡况。此官实为郡吏,佐计吏到京城向朝廷汇报情况是临时性的。魏晋南朝因之,隋以后无。参看“上计吏”条。

  • 知开封府事

    官名。五代设置,主持开封府政务。《五代史·王朴传》记王朴迁左谏议大夫,知开封府事。参见“开封府尹”。

  • 敦武校尉

    武散官名。金始置,秩从八品下。元沿置,升秩为从七品。

  • 都虞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都虞司之主官。额设二人,掌司事。

  • 中谏

    左、右补阙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: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补阙(今司谏)为中谏”。

  • 式道候

    官名。西汉为执金吾属官式道左候、式道右候、式道中候统称。东汉但置式道候,又不常置,或以郎兼之,事讫即罢,不复属执金吾。皇帝车驾出行,掌清道;还,持麾至宫门,宫门乃开。晋朝沿置,中朝大驾卤簿有式道候二人

  • 三班使臣

    见“三班院”。宋朝官制,凡低级的供奉武官称三班使臣。三班盖即左右班与横班之意。横班指阁门使以下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三班使臣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