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仆卿

太仆卿

官名。东汉、魏、晋、南朝、北魏常作为“太仆”的尊称。南朝梁正式定为官称,十班,位列十二卿。管理畜牧事务,政令仰承尚书省驾部曹。辖南马牧、左右牧、龙厩、内外厩丞。陈沿置,三品、中二千石。北齐置为太仆寺长官,三品,位列九卿。历朝沿置,亦称“太仆寺卿”。管理宫廷车马及全国畜牧事务,政令仰承兵部。隋初正三品,炀帝改从三品。唐因之,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驭正卿,咸亨元年(670)复旧; 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名司仆卿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自唐设监牧使、闲厩使后,其职权渐夺,中唐后实权尽归飞龙使。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,表示品级俸禄,不预本寺公务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始成为职事官,从四品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罢。辽朝南面官有之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复置,员二人。明朝员一人,从三品;又分其职权于诸行太仆寺、苑马寺、御马监。清朝专掌两翼牧场马政,满汉员各一人,从三品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罢。自北齐以来,亦称“太仆寺卿”。


官名,西汉初称太仆,武帝改曰仆,王莽改称太御,东汉复称太仆,卿一人,俸中二千石,掌车马。天子每出,奏驾上卤簿用,大驾则执驭。丞一人,俸比千石。有员吏七十人。

在战乱之年,太仆也领兵征战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“十六年春二月,遣太仆祭肜出高阙,奉车都尉出酒泉,驸马都尉耿秉出居延,骑都尉来苗出平城,伐北匈奴。”又《后汉书·窦融列传》:“又太仆祭肜、度辽将军吴棠将河东北地,西河羌胡及南单于兵万一千骑出高阙塞……祭肜、吴棠坐不至涿邪山,免为庶人。”其后各朝多沿置,魏晋南朝置,北齐为太仆寺长官,三品,位列九卿,掌管宫廷车马及畜牧事务。隋为三品,唐因之,武则天改称司仆卿。宋初为三品寄禄官,后复为职事官。辽、元、明、清皆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外城巡警总厅司法处

    同“内城巡警总厅司法处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左六司

    官署合称。渤海国忠、仁、义部及支司爵、仓、膳部总称。

  • 左主客郎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为尚书省左主客曹长官通称,亦称郎中,六品。东晋省并主客郎。北魏复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郎为从五品中,郎中五品上; 二十三年皆称郎中,六品,仍可通称为郎。北齐省。

  • 军需监

    陆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其军阶为少将,掌理军需事务。

  • 事务厅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设于临时法院、将军府、礼制馆、军政府军事部等机构,相当于秘书厅或总务厅,办理秘书事务或机关总务。

  • 炮队协领官

    官名。清末新陆军军官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定新陆军营制,始置。每军一人,正三品,正参领充,简放。参佐全军炮队事务,聚战时由其指挥督率。唯平时不编军,故不常置。军中佐官名。清末新军在军一级设置炮队,设

  • 宰掾

    宋朝尚书省左右司郎中、员外郎别称。

  • 八行科

    宋朝贡举科目名。徽宗大观元年 (1107)设。 凡士人具备孝、 悌、 睦、婣、任、 恤、 忠、 和等八“行”,即免试贡入太学上舍,审察核实后授官。不能全备但达若干“行”者,可选为州学三舍生。后废。

  • 司阶

    官名。唐武则天天授二年 (691) 始于诸卫及北衙六军置,员各二人,正六品上,为四色官之一;东宫六率各一人,从六品上。宋初仅存空名未尝除授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废。武官名。唐置,见“

  • 中车府令

    官名。战国末秦置。掌王室车马政令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 “赵高昆弟数人,皆生隐宫,其母被刑僇,世世卑贱。秦王闻高强力,通于狱法,举以为中车府令。”秦统一六国后仍置。官名,秦汉皆置。中车府令即车府令,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