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鲁
蒙古语,意为“老小营”。蒙古军出征,其老小辎重留于后方,称奥鲁。占领中原后,置奥鲁官(蒙古语称奥鲁赤)管领军户,不受地方官府统辖。元世祖至元元年(1264)以后逐渐撤销奥鲁官,改由地方官长兼领诸军奥鲁管领军户,只有部分蒙古军保留奥鲁官。
蒙古语,意为“老小营”。蒙古军出征,其老小辎重留于后方,称奥鲁。占领中原后,置奥鲁官(蒙古语称奥鲁赤)管领军户,不受地方官府统辖。元世祖至元元年(1264)以后逐渐撤销奥鲁官,改由地方官长兼领诸军奥鲁管领军户,只有部分蒙古军保留奥鲁官。
官署名。元朝侍卫亲军机构之一。仁宗延祐元年(1314),由大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改置,归徽政院。七年,改为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,仍隶枢密院。
官署名。或称交涉局。清末置于各省,掌与外国领事交涉事件。
官署名。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(1223)置,隶皇城司,以都提举奉安符宝所承受官主管。
官场用语。宋朝官员建立功勋,朝廷特予升迁官职、差遣,称为旌擢。
官署合称。隋朝置,隶陇右牧,每牧置大都督、尉各一员,帅都督二员。
宋朝国史院属官。以秘书省校书郎、正字充任,掌有关修史之事。
官名。汉置,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记右扶风所属有厩长及丞,为主管养马之官。
学官名。元置,属太史院。秩从九品。掌太史院所属星历生的管理、训导。
官名。清代于吏、户、礼、兵四部各设管理部务一人,以王大臣充任,地位在各部尚书之上。
西夏官名。亦称大都督府令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