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实业部

实业部

官署名。民国十九年合并工商、农矿二部而成立实业部,属国民政府行政院,掌全国实业行政事宜。其官有部长一人,常务次长、政务次长各一人。下设林垦署及总务、农业、渔牧、工业、商业、矿业、劳工七司。


官署名。清末有农工商部,南京临时改府改设实业部,管理农、工、商、矿、渔、林、牧、猪及度量衡事务,监督所辖各官署。部内分设农政、工政、商政、矿政四司。以总长、次长为正副长官;下设参事二至四人,秘书长一人;各司司长一人,科长、科员若干人。北洋政府于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分实业部置农林、工商两部,次年又合并为农商部。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北京军政府又分置农工,实业两部。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沿置农工、实业两部,直隶国民政府。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十二月在行政院置农矿、工商两部,民国十九年(公元1930年)十一月,复合并为实业部。部内分置林垦署,总务、农业、工业、商业、渔牧、矿业、劳工七司与统计长办公处。设部长一人,综理部务;政务次长、常务次长各一人,辅助部长处理部务;参事数人,撰拟审核本部的法案命令;秘书若干人,分掌部务会议及长官交办事项;署长一人,司长七人,统计长一人,分理各署司处事务;科长、科员若干人,承长官之命分理各科事务;又有技监、技正、技士分理各项事务。部属机关有各委员会:专门委员会、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、劳动年鉴编纂委员会、诉愿审理委员会、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、国营基本工业工厂设计委员会等二十九个委员会;各局:商标局、全国度量衡局、国际贸易局、上海商品检验局、中央模范林区管理局等十二个局;各场:中央种畜场、山东林业试验场、武昌棉业试验场等十个场;各处:开滦矿务督办处,中央机器制造厂筹备处、硫酸铔厂筹备委员会办事处等七个处;各所:地质调查所、矿业指导所等四个所;各馆:国货陈列馆、北平国货陈列馆等两个馆。民国二十七年(公元1938年)实业部裁撤,与建设委员会合并成立“经济部”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姓小侯学

    官学名。东汉明帝时为四大外戚樊氏、郭氏、阴氏、马氏四个大家族的子弟所创办,因为这四家外戚势力很大,但不是列侯,所以叫小侯。后来凡属贵族子弟,不论姓氏都可入学,匈奴也派遣子弟到这所学校来学习。学校的设备

  • 义曹

    官名。即太子左、右卫率所领勋卫,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太子左、右卫率为左、右侍率时置,唐高祖武德元年(618)复名“勋卫”。

  • 伊吾都尉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西晋、十六国前凉沿置。主伊吾(今甘肃安西以北)一带军务。魏、晋皆七品。见《魏书·私署凉州牧张寔传》。官名,三国魏置,掌伊吾军务。西晋、十六国前凉沿置。

  • 营军曹

    官署名。①御史台下设诸曹之一,设侍御史掌其事。晋朝置,南朝宋顺帝时省并“水曹”。②公府僚属诸曹之一。两晋司马孚为太宰时设属,司马伦为相国时设掾。东晋以后不置。

  • 同知转运使

    官名。辽金置,辽制地位在转运使下;金制秩从四品,地位在转运副使(秩正五品)之上。

  • 指挥佥事

    官名。明朝置为各卫副长官,每卫四人,正四品,与指挥使、指挥同知共掌本卫事务。清朝于甘肃、云南土官中设,正四品,掌所属土兵事务。参见“指挥使”。

  • 持节

    官员或使臣外出时持有皇帝授与的节杖,以示其威权。魏晋以后,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时,加持节即可杀无官位之人,在军事行动中享有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的权力。大臣出使出巡或代表皇帝参加祭吊时,亦持节,以示权位与尊

  • 大都尚饮局

    官署名。置于元世祖中统四年(1263)。秩从六品,设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掌酿造御用细酒。至元十五年(1278),升为从五品。后隶宣徽院,设提点、大使各一员,副使二员。

  • 师友

    1、师和友的合称。王莽为太子置四师四友,俸同大夫。四师为师疑、傅丞、阿辅、保拂。四友为胥附、奔走、先后、御侮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2、既是师也是友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嚣素谦恭爱士,倾身引接为布衣交

  • 细作令

    官名。南朝、北齐皆置。见“细作署”。官名。南朝梁设此官,属少府卿,掌制精美器玩之物,其佐官有丞。北齐细作署设令及丞,为该署长官,职掌与梁同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上、中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