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唐朝太子内官,置六员,正四品,位次良娣。
官名,即御史中丞,详“御史中丞”条。
官名。尚书省都兵曹长官通称。亦称郎中。三国魏、西晋、北魏、北齐皆置。魏、晋六品,秩四百石;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郎中为五品上,郎从五品中,二十三年皆称郎中,六品 然仍可通称为郎; 北齐六品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时期设置,见“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”。
郡门下吏名。晋置,见《彭祈碑阴》。属于小史之类,掌执戟侍从。
官名。西汉武帝初置,为北军八校尉之一,秩二千石,位次列卿,属官有丞、司马等。领长水宣曲胡骑,屯戍京师,兼任征伐。东汉光武帝建武七年 (后31) 省、十五年复置、为北军五校尉之一,秩比二千石,隶北军中候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统领契丹、奚、汉、渤海四军之渤海军。
官名。即三公官署下属官员。三府东汉指司徒、司空、太尉之府。三府即三公府,其长官分别为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。公下是长史,类似今天的办公室主任,再下就是“掾”,即各曹的办事官员,其官俸比四百石或比三百石(见《
即“录尚书事”。
官名。即左尚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