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少卿

少卿

官名。① 春秋郑国置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年》: 郑游吉曰: “灵王之丧,我先君简公在楚,我先大夫印段实往,——敝邑之少卿也。”杨伯峻引沈钦韩补注: “少卿,下卿也。”②北魏以后九卿或诸寺(司)次官通称。北魏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九卿置为副贰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 定为三品上,二十三年改四品上。北齐太常、光禄、卫尉、宗正、太仆、大理、鸿胪、司农、太府九寺皆置为次官,四品。隋、唐沿置,隋朝为正四品上,唐朝太常寺所置为正四品上,余八寺为从四品上。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为职事官,太常、宗正寺所置为从五品,余七寺为从六品。辽朝太常、崇禄、卫尉、宗正、太仆、大理、鸿胪、司农八寺置。金朝太常、大理二寺置,正、从五品。元朝宣徽院光禄、仁宗延祐元年(1314) 以前太常及太仆、尚乘、长信、长秋、承徽、长宁、长庆、宁徽诸寺置,从四品。明朝大理、太常、光禄、太仆、鸿胪、行太仆、苑马诸寺 (司) 及尚宝司皆置,南京部分寺、司亦置,正四品至正、从五品不等。清朝大理、太常、光禄、太仆、鸿胪诸寺置,俱满、汉各一员,大理、太常、太仆寺所置为正四品,光禄为正五品,鸿胪为从五品。③北魏、金、元部分官署属官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(491) 置司空、主客、太仓、库部、都牧、太乐、虞曹、宫舆、覆育少卿官。金朝司农司置,正五品。元朝大司农司置,从二品,位大司农、大司农卿下; 储政院詹事院下属储膳司、徽政院下属掌谒司置,为司卿副贰; 徽政院下属群牧监置,位卿、太卿下。


官名。1、大卿之副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年》:“我先君简公在楚,我先大夫印段实往,敝邑少卿也。”疏:“简公在楚,上卿守国,故少卿行耳。”少卿即诸侯之大夫。

2、正卿之副。北魏太和十五年十二月置少卿官。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北齐沿置,如太仆、太常、光禄、大理等皆置少卿。其后历代各沿置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中、下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三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刑科

    官署名。① 明清六科之一。明洪武六年(1373)置,设给事中二人。初隶承敕监,后隶通政司。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一人,左、右给事中各一人,给事中八人。南京刑科亦设给事中一人。永乐(1403—1424)中六

  • 左右翼宗学

    官学名。清制于八旗左右翼各设宗学,属宗人府。二学各设总理学务王公一人,稽察宗学京堂官、总管各二人,副管八人;下设满文教习、汉文教习、骑射教习,掌教学生满文与骑射。

  • 小营官

    官名。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一。掌治所属各城军民之政事。前藏设七品官二十五人,分辖二十五小营。后藏设七品官十六人,分辖十五小营,缺出,于东科尔及喇嘛内拣选。唐古特官。清分设于前后藏,秩均为六品,属唐古特营

  • 简任公务员任用资格

    依照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二年(公元1933年)三月十一日公布的《公务员任用法》的规定,凡具备下列资格之一者,可任用为简任公务员:一、现任或曾任简任职,经过甄别审查或考绩合格者;二、现任或曾任最高一级荐

  • 左外兵郎

    官名。西晋分外兵郎置,为尚书省左外兵曹长官通称,亦称郎中,六品。属五兵尚书。东晋、南朝省并“外兵郎”。北魏复置,属七兵尚书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郎为从五品中,郎中五品上; 二十三年皆称郎中,六

  • 向导处总统

    官名。清置,为向导处的主官,见“向导处”。

  • 内算官

    官名。南诏望苴蛮官,代王裁处,以付六曹。

  • 中央政治委员会教育委员会

    中央政治委员会所设专门委员会之一。见“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”。

  • 尚宝监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洪武十七年(1384)置,设令一人,正七品,丞一人,从七品。二十八年改置太监一人,正四品,左、右少监各一人,从四品,左、右监丞各一人,正五品,典簿一人,正六品,长随、奉

  • 宣德楼什物库

    官署名。宋朝卫尉寺所属机构,掌收贮什物,按籍以供给用。官库名。宋代卫尉寺所属,掌收藏什物,按簿籍颁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