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左长史

左长史

官名。① 东汉末曹操为丞相时分长史为左、右,总领相府诸曹。魏晋南北朝相国、丞相府例置。当时司徒府诸曹办理日常事务,司徒或置或缺,其左、右长史常置,统领诸曹。其余诸公唯置长史一员,加崇者方置左、右。秩千石。②十六国的政权机构都督府(太府)、牧府(少府)多置左、右长史,总执朝政,位冠僚首,实为国务长官之任,位在右长史上。③明朝王府长史司长官设左、右长史。参见“长史”。


官名。1、东汉置。东汉末年曹操为丞相时分置左、右长史,总掌相府各曹。其后,魏晋南北朝相国府、丞相府皆置;尽管司徒(相国、丞相)或置或省,而左、右长史皆置,统领诸曹。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、《宋书·百官志上》、《南齐书·百官志》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上·中》。

2、十六国时都督府(太府)、牧府(少府)多置左、右长史,位居群官之首,实为国务长官。

3、明朝王府长史司置左右长史,掌王府之政令,总领王府事务。《明史·职官四·王府长史司》:“左右长史各一人,正五品……长史掌王府之政令,辅相规讽以匡王失,率府僚各供乃事,而总其庶务焉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阳大尹

    官名。十六国汉置。刘渊河瑞元年(309)迁都平阳,置为行政长官,刘曜光初元年(318)灭靳准,徙都长安,遂罢。

  • 州军府禁防参军

    官名。《宋书·州郡志一》载:“秣陵令……(晋) 义熙九年(公元413年)移治京邑,在斗场。晋恭帝元熙元年(公元419年)省扬州禁防参军,县移治其处。是东晋时扬州有禁防参军,至晋亡前一年始省。

  • 珏尉狱

    监狱名。秦以咸阳狱为当时实际上的中央监狱。汉代始以廷尉狱为法定的中央监狱。汉代大臣获罪,多下廷尉狱,故廷尉狱亦称廷尉诏狱,但又有别于中都官狱。魏晋南朝及北魏沿置。梁天监五年(公元506年)诏建康县置正

  • 汉大学院

    官署名。西夏置,然不在西夏官制序列中。设博士。

  • 加荣

    清朝封赠制度。即指对孔子后裔之封赠。孔子后裔,本支嫡长封衍圣公。其承袭事由山东巡抚具题,吏部复行。

  • 王府典膳正、典膳副

    官名。明代王府长史司所属有典膳所,置典膳正一人,秩正八品,掌祭祀、宾客、王和妃的膳羞。其副职有典膳副一人,秩从八品,嘉靖四十四年(公元1616年)裁革。

  • 中书左右部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中统三年 (1262) 以吏、户、礼为左三部,兵、刑、工为右三部,统称中书左右部。至元元年(1264),罢入中书省。三年,复置。五年,罢改为吏礼、兵刑、户、工四部。

  • 主首

    金元时差役名。金代在农村中每村设一主首,协助里正禁察非法之事。元代在乡下设都,每都置主首,协助乡的里正催办差税和地方治安。有些地方由里正专管催办钱粮,主首则供应杂事。

  • 北院林牙

    官名。辽朝北枢密院官员。在北院副承旨下,掌北枢密院文翰之事。官名,辽朝置,属北枢密院,掌修文告之事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。参看“北枢密院”条。

  • 对换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官员注授差遣制度之一。又称对易、对替、两易、对移。凡官员因避亲嫌,或因罪被劾受轻罚者,得与其他官员换任。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方法之一。亦称对移。官员因避亲嫌或因罪被劾受轻罚者, 得与其他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