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平北将军

平北将军
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曹操置 《三国志·张燕传》: “太祖将定冀州,燕遣使求佐王师,拜平北将军,率众诣邺。”魏晋时多兼镇守地区的刺史,统管军、政事务,与平南、平东、平西将军合称四平将军。在南朝及北朝前期地位仍较高,北朝后期渐成为无职掌的散官。三国魏、晋、南朝宋皆定为三品,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改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班,普通六年(525)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班,陈拟三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定为从二品上,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定为三品,北齐仍三品,北周定为正七命。隋初列为散号将军,降为从六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


杂号将军名,东汉末年曹操置,凡将军皆掌帅军征伐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燕传》:“太祖将定冀州,燕遣使求佐王师,拜平北将军。”其后,魏晋沿置,且多兼刺史,总管军政事务。南北朝也置,隋炀帝时罢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公臣

    西周时期在朝廷任官之臣。区别于王臣。《公臣簋铭》: “虢仲令公臣司朕百工。”

  • 太子左内率府率

    官名。即太子左内率。

  • 必阇赤

    蒙古语,意为“书史”。又译“必彻彻”。蒙、元怯薛执事中为大汗、皇帝主文史者的称谓。元各官衙中以蒙古文作书之掾史、令史,称为蒙古必阇赤。

  • 韦工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皮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韦工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典膳丞

    官名。即太子典膳丞。

  • 上林署提点

    官名。金朝上林署长官,主管上林苑事。章宗泰和八年 (1208) 设,秩从五品。大安二年(1210)罢。官名,金朝置。从五品,掌诸苑园池沼、种植花木果蔬及承奉行幸舟船事。其下有令,从六品;丞,从七品;直

  • 断丞

    即“大理断丞”。官名。宋代大理寺左断刑厅置断丞六人,协同司直、评事,掌左断刑厅审讯之事。参见“左断刑”。

  • 主食

    官名。唐朝殿中省尚食局置十六员,流外三品,侍奉皇宫膳食; 太子左春坊典膳局置六员,流外四品,侍奉东宫膳食。流外官名。唐于殿中省尚食局置十六人,左春坊典膳局置六人,为流外三至四品官,掌膳食之事,掌率主膳

  • 铸印局

    官署名。掌铸印信之机构。元朝始设,明、清沿之,均隶礼部。元世祖至元五年(1268)置,掌刻印销印之事,秩正八品。设大使一员领其事,下设副使、直长各一员。明朝设大使一人,副使二人,万历九年(1581)革

  • 翰林医诊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三年(1113)置,为从八品医官阶官。医官名,也是医官官阶名。宋代设此医官,供内诗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医官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