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府兼理司法行政长官

府兼理司法行政长官

唐始以特殊的州改称为府,有三京府、援三京府建制的六府以及都督府。三京府与援京府建制的六府长官称为尹,都督府的长官为都督,均兼理司法。佐理司法的属官有法曹参军事与户曹参军事,前者佐理刑事,后者佐理民事;又有典狱和问事。宋代府的设置较唐代为多,与州、军、监为同级行政单位,府的长官称知府,其兼理司法的情况与佐理司法的属官与诸州相同。惟京师所在的府具有重要的司法职能,与一般的府不同。宋制,在京师以开封府(南宋的临安府同)与御史台为审判机关,而刑部与大理寺则为断刑机关,审理案件是开封府长官的一件重要工作。在开封府衙门内设左右厅,各置推官一人,佐助长官审问案件,相当于各州的“当置司”;又有左右军巡使、司录参军,亦为掌理审问的属官,其衙门分别称为左右军巡院与府院,与州的司理院与州院相当。掌检法断刑之官为法曹参军事,相当于州的司法参军事。其录问、引问之制与州同。元代的府尹、明清的知府也都是兼理司法的行政长宫。参见“州兼理司法行政长官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州司

    指州刺史。《后汉书·史弼传》: “州司不敢弹纠,傅相不能匡辅。”

  • 东西上閤门副使

    东上閤门副使与西上閤门副使合称。

  • 东征都统所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,为北面官,为征讨高丽、女直、渤海大延琳都曾设过东征都统所,统领东征兵马。亦称“东面行军都统所”、“东路行军都统所”。

  • 十八族元帅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掌岷州十八族军民政务,隶于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。秩从三品。设达鲁花赤、元帅、同知、知事各一员。

  • 中宫药长

    官名。东汉属大长秋,员一人,以宦者任之,秩四百石。官名,汉置,由宦者担任,俸六百石,掌药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四》。

  • 衙司

    官署名。①北宋前期三司所属机构。掌三司军将、大将等无品武官名籍,差除押送纲运等差遣。设管辖官二人,以判开拆司与内侍都知、押班充任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并归刑部都官司。②宋朝州府衙门下属

  • 太和宫

    宫帐名。又称阿思斡鲁朵。辽道宗所建。以诸宫帐御前承应人及兴中府户置,有正户一万,蕃汉转户二万,骑军一万五千。石烈二,名为阿厮、耶鲁; 八瓦里,即阿厮、耶鲁、得里、乣里、撒不、鹘笃、蒲速斡、曷烈; 七抹

  • 戎仆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主掌驾驭兵车及天子所乘副车的官长。《周礼·夏官》:“戎仆,中大夫二人”,“掌驭戎车,掌王倅车之政,正其服,犯軷,如玉路之仪。凡巡守及兵车之会,亦如之。掌凡戎车之仪

  • 所由

    宋朝下等役职名。掌巡警盗贼,维持治安,隶镇将等官员。较大市镇则设都所由为其头目。(1)唐时因胥吏与差役经办县体事务,每事必经其手,因称胥吏与差役为所由。又因胥吏与差役多属府县,因亦称府县之官为所由。(

  • 司文侍郎

    官名。亦称“司文郎”。南朝梁武帝普通(520—527)中置,直寿光省,为皇帝的文学侍臣。《梁书·文学·任孝恭传》:“高祖闻其有才学,召入西省撰史。初为奉朝请,进直寿光省,为司文侍郎,俄兼中书通事舍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