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庶子

庶子

官名。西周已置。《邾公华钟铭》:“铸其和钟,以恤其祭祀盟祀,以乐大夫士庶子。”或说职掌教谕管理诸侯、卿、大夫、士之庶子,亦作诸子。《周礼》列为夏官之属,掌宿卫王宫。战国时期,国君、太子、公卿大夫等置为家臣,侍从左右,又有御庶子、中庶子、少庶子等名目。秦、汉以来,历朝置为太子属官,详见“太子庶子”。又,汉朝列侯国置为家臣,管理列侯家事务。魏、晋、南朝沿置,兼摄祠祭,王国则置世子庶子。


官名。为太子侍官。《礼记·燕义》:“古者周天子之官,有庶子官。庶子官职(掌)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,掌其戒令,与其教治,别其等,正其位。”《周礼》称诸子。《周礼·夏官·诸子》,其职掌与庶子同。秦、西汉、东汉皆有庶子。汉为太子官,西汉五人,秩六百石;东汉无员限,秩四百石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太子庶子》。晋有庶子四人,职比散骑常侍、中书监令,为太子侍从官;另有中庶子四人,职如侍中,掌文翰,也是太子属官。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南朝宋承晋制。齐置中庶子。见《宋书·百官下》、《南齐书·百官志》。梁陈皆置太子庶子和太子中庶子。庶子掌侍从左右,献纳得失。中庶子行则负玺,前后部护驾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上》。北魏庶子中庶子皆置。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北齐门下坊设中庶子,典书坊设庶子,见《隋书·百官中》。隋门下坊置左庶子二人,典书坊置右庶子二人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》。唐代左春坊置左庶子二人,正四品,掌侍从赞相,驳正启奏;右春坊置右庶子二人,正四品下,掌侍从献纳启奏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》。左春坊比门下省,右春坊比中书省。自此以后,历代相沿,直至清末才废庶子一官。参看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子庶子》、《历代职官简释·庶子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砚务官

    官名。掌造砚,九品。宋代欧阳修《文忠集·试笔南唐砚》:“当南唐有国时,于歙州置砚务,选工之善者,命以九品之服,月有俸廪之给,号砚务官,岁为官造砚有数。”

  • 挈壶郎

    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司天翰林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正九品下,称挈壶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司天翰林官阶官名。金始置,秩正九品下。元沿置,升秩为正八品。

  • 朝上典官

    太平天国朝上职官之统称。永安建制始设,各有专职,且分工极细。名称以职守不同各异。如负责后勤供应者,有“总圣库”,主接受各军官搜得之金银财宝,职同将军;“总圣粮”,主收发粮食,职同检点;“总油盐”主收发

  • 外城预审厅

    官署名。同“内城预审厅”,见该条。

  • 月俸

    即月奉,详“月奉”条。按月支付的薪俸。民国时期薪俸支付的主要方式。参见“薪给制”。

  • 校骑

    官名,汉置,为校级武将,掌领骑兵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校骑万师。”注:“师古曰:校骑,骑而为部校者也。”

  • 俸缎

    清朝外藩俸禄之一。亦称“俸帛”。清制,藩属之王公、下嫁之公主、格格及额驸,均有俸禄,按年颁给俸银、俸缎。王公中分七等,最高者亲王每年四十匹,最低者四匹。下嫁之公主、格格亦分七等,最高者固伦公主每年三十

  • 宗人府经历司经历

    官名。明、清宗人府属官。经历司设,一人,明为正五品,清改正六品。掌出纳文移。

  • 太医校尉

    宫廷医官名。晋朝置,银印青绶,地位高于太医令。别有 “殿中太医校尉”。见《宋书·礼志五》。

  • 史馆编修

    官名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(983)置,掌编修史籍,以别官兼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