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怯薜

怯薜

蒙古语番值宿卫之意,用以指代蒙古和元代的禁卫军。怯薛起源于辽金时期蒙古各部落,意即贵族的亲兵,此种亲兵既作卫队,亦作各种服役。成吉思汗即蒙古大汗位后,建立了一万人的怯薜,称为大中军,成为劲旅。其人员中的大多数是万户、千户、百户、十户的子弟及其随从。故怯薜的组建亦含有征调子弟入质以控制臣下的用意。怯薛分四番入值,故称四怯薛。每番三昼夜,护卫大汗,并在大汗斡耳朵中服各种杂役。怯薜之长称怯薜长,四怯薛长由太祖四功臣博尔忽、博尔术、木华黎、赤老温后裔世袭、怯薛人员称为怯薜歹,在宫廷服役的职务也是世袭的,称为怯薜执事。历朝皇帝死,其斡耳朵均保留一定数额的怯薜歹。入元以后,大都城和皇城的一般军事防御改由五卫亲军负责,但万余名怯薜歹仍予保留,待遇优厚。元代高级军政官员多由怯薜出身者充任,四怯薜长长期在朝中担任最重要的官职。怯薜歹任官也不经吏部与中书省奏议,直接由怯薜长推举,皇帝直接任命, 称“别里哥选”。怯薛歹除蒙古人、色目人外,也有一部分是汉人、南人。汉族怯薜歹多是早期投奔元朝的汉族旧勋子弟。成宗以后就不再吸收汉人、南人入怯薜,作为朝宫的怯薜歹,仅保有宫廷执事的身份,须按规定日期入宫服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籥师丞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乐官。籥师副职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 “籥师学戈,籥师丞赞之”。参见”籥师”。

  • 大都尚酝局提点

    官名。元中统四年(公元1263年)置御酒库,属光禄寺。至元十六年(公元1279年)改为尚酝局,秩从五品,掌酝造诸王百官酒醴。设提点一人为主官,下设大使一人,副使二人,直长一人。

  • 东路行军都统所

    即“东征都统所”。

  • 十九路

    政区名。金袭辽五京道之制置为五京路,又置十四总管府,各辖一路,共为十九路:(1) 上京路,治所在上京会宁府(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白城),统会宁府,肇、隆(故辽黄龙府,今吉林省农安县)、信三州,并有附路五

  • 右射声率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右射声率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郡门下督

    郡门下吏名。东汉诸郡有门下督盗贼,亦作门下督。晋南乡郡亦置门下督,见《集古录跋尾》引《司马整碑阴》。参见“门下督盗贼”。

  • 右龙武军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唐朝北衙禁军右龙武军统兵长官,玄宗开元二十七年 (739) 改右万骑营为右龙武军置,初一员,肃宗乾元二年(759) 增为二员,正三品,掌领右龙武军,宿卫京师。

  • 四氏学学录

    官名。又称四氏(孔、颜、曾、孟)学录。明清衍圣公所属四氏学之属官。协掌训课四氏生徒。例由孔氏生员内选用。清制,初由衍圣公咨部题补,后改由山东巡抚验看,送部题请补授。历俸六年后可升补四氏学教授。官名,又

  • 文渊阁提举阁事

    官名。清朝文渊阁之长官。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设,以内务府大臣一人兼充。掌文渊阁之陈设、启闭等事。随同办事的有内务府司员、笔帖式各四人,供事二人。官名。清置。文渊阁为清代宫内藏书的地方,《四库全

  • 司隶从事

    ① 司隶校尉所置僚佐诸从事的泛称。汉朝有都官、功曹、别驾、簿曹、兵曹、部郡国诸从事,秩百石。又有掾、史之别。魏、晋又增诸曹、武猛、督军等从事。详见各条。② 隋朝司隶台属官。炀帝置,员四十人,协助刺史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