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冶方丞
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元年(627)置,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改名掌冶丞。
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元年(627)置,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改名掌冶丞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宾部中大夫司环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官名,为四辅之一。《尚书·大传》:“古者天子必有四邻,前曰疑,后曰丞,左曰辅,右曰弼。”
官名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于左春坊置。二人,从六品。与右司直郎及左、右清纪郎共掌太子东宫弹劾、纠举之事。不常设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宾部中大夫象谞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满语官名。武职。原称“伊都额真”,雍正元年(1723)改。汉译为“班领”。
春秋齐国宫内女官之号。《管子·戒》:“中妇诸子谓宫人”。戴望注: “中妇诸子,内官之号。”
官名。 西魏、 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羽林率上士属官,正一命。
官署名。辽朝掌西京诸军戒严执法等事。置都虞候等职。
① 官署名。唐朝司农寺下属机构置,于京兆府昭应县西(今陕西临潼一带)温泉处。设监一员、丞二员,掌汤池、宫禁、防堰及修调度; 近汤之地所润瓜蔬,先时而熟者,以荐陵庙。北宋初存其官名而无职司。②官名。唐朝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畿大夫下大夫属官。正二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