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“京堂”。
官员任用限制之一。晋代内重外轻,士大夫多不愿出任地方官而乐意于任中央官,于是有先经外官著绩然后入为内官的限制。
官名。即隋朝太子典书坊通事舍人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,唐朝复名通事舍人,隶右春坊。参见“通事舍人”。
同“内城巡警总厅军装所”,参见该条。
车上的黑色篷盖。汉制,二千石官员坐车皆为皂盖,以显示身分。也用作官员代称。
海关海事部巡工科洋员。见“海事部”。
居官守职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 “有官守者,不得其职则去。”
科举考试录取时须评定等第,因称应试合格为登第,亦称及第。
官名。北魏前期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正八品上,后期未见。
品官制度。隋唐至明清各朝用指官吏由无品级到有品级的变化,也泛指取得品级的官吏。以从九品为入流界限。没有取得品级者则称未入流、不入流、流外。隋唐时吏员经过考铨以后可以递升为流内官,称为入流。宋代称进入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