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提学

提学

官名。① 宋朝以后管理府、州、县等地方学校及教育行政之官员。宋于各路设提举学事司,简称提学。金设提举学校官。元设学提举司。明正统元年(1436)设提督学校官。两京以御史,十三布政司以按察司佥事充任,称提学道。清雍正四年(1726)改设提督学院,长官称提督某省学政,简称学政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改设提学使,并增吉林、黑龙江、江宁、江苏、新疆各一人。以迄清亡。②太平天国朝上职官。干王洪仁玕改革科举,始设。为郡试主考官。每年一科,由天朝简放 考毕回京。


宋徽宗时设提举学事司,掌管一路州县学政,每年巡视所属学校,考查师生勤惰情况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七·提举学事司》。元代设儒学提举司、蒙古提举学校官,性质与此类似。见《元史·百官七》。明初置儒学提举司;英宗正统元年设提督学校官,布政司有提督学道。见《明史·职官四·儒学、布政司参政》。清朝称提督学政,每省一人,掌本省学校政令,岁、科两试;巡视所属学校,考查师生勤惰,升其贤能者,斥其不帅教者;凡有兴革,会督、抚行之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提督学政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弩坊署令

    官名。即弩坊令。

  • 司考

    官吏考课方式之一。唐代考课之制,分司考与校考。以诸司之长每年考核其属下的功过,分为九等,称为司考或初考。初考完毕之后,送尚书省总考,称为“校考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官

    官名,汉置,属少府,掌择米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少府》:“属官有尚书、符节、太医、太官、汤官、官……十六官令丞。”注:“师古曰:太官主膳食、汤官主饼饵,官主择米。”《后汉书·孝殇帝纪》:“其減太

  • 译官令

    官名。西汉属大鸿胪,新莽时改隶典乐。东汉省。官名,西汉置,东汉省。掌翻译官,主翻译。有丞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·典客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大鸿胪》。《汉书·儒林传·周堪》:“堪译官令,论于石渠,经为

  • 行袍

    清朝官员穿用行服之一。又称缺襟袍。行袍同长袍类似,只是大襟右下角比左面与后面剪缺一尺。为了骑马时穿用便利。主要为行军或旅行时穿用。

  • 学土使

    使职名。唐朝内诸司使之一。玄宗开元二十六年(738)置学士院后,设中使以主院务,即学士使。昭宗天复(901—904)中,宦官韩全海等遣中使二员监学士院,为学士使,掌传宣回奏,并暗中监视皇帝与诸学士密议

  • 保拂

    官名。新莽太子四师之一。始建国三年(后11)置,秩大夫,以京兆尹王嘉任之。官名,王莽置,为太子四师之一。四师为师疑、傅丞、阿辅、保拂。王嘉为首任保拂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拂,同弼。

  • 左勋卫

    ①北周宿卫官。《隋故仪同三司王府君墓志铭》:“公授左勋卫,俄迁帅都督。”②隋朝左、右卫所统领内府府兵之组织,置开府府 (骠骑府),领军坊、乡团,掌宿卫宫禁。东宫武官名。北周建德初置,属左司卫,掌东宫护

  • 神使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。天历庚申十年(1860)始设。位高于六部官,以天王最亲信者为之。职掌未详。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设置。最早见于辛酉十一年(公元1861年)四月《天王眼见天日主乾坤诏》,诏

  • 正监督

    参见“监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