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殿前都点检

殿前都点检

官名。五代后周殿前司长官。因其兵精强,赵匡胤以此职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。北宋初以其军权颇重,仅存其名,后不复置,而以殿前都指挥使为殿前司最高统兵官。辽朝殿前都点检司置为长官。金熙宗天眷元年(1138)置为殿前都点检司长官,正三品,兼侍卫将军都指挥使,掌行从宿卫,关防门禁,督摄队仗,总判司事。


官名。五代后期,在殿前都指挥使之上增设殿前都点检,总领禁军,统帅出征各军。宋因宋太祖以此官称帝,故不设此官。辽代南面军官中有殿前都点检,掌管亲军。金代殿前都点检,掌亲军,总领左右卫将军、符宝郎、宿直将军、左右振肃、宫籍监、近侍等诸局署、鹰坊等,并兼任侍卫将军都指挥使,掌行从侍卫、关防门禁、督摄队仗等。见《文献通考·枢密院·殿前司》、《辽史·百官志四·南面军官》、《金史·百官二·殿前都点检司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翰林待制

    官名。金置,属翰林学士院。秩正五品,员额不限,分掌词命文字,分判院事,衔内不带知制诰。元沿金制于翰林兼国史院、蒙古翰林院分别置待制,品秩与金同。

  • 宣帖

    官府文书名。又称宣札。即宋朝颁给军校的委任状。持此可依照恩例升补官职。即“宣札”,见该条。

  • 抄参

    官场用语,又称科参。明朝由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科给事中掌管。凡内外所上章疏发下,分类抄出,参署付有关执行部门,以驳正其违误。

  • 典燕厨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燕王府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监军。参见“典厨”。

  • 七部尉

    北齐京师清都郡所置左部、右部、东部、西部、南部、北部、后部尉的合称。分属于邺、临漳、成安三县,邺令领右部、南部、西部三尉,临漳令领左部、东部二尉,成安令领后部、北部两尉。典军事,负责京师治安管理,下设

  • 吏部天官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设置,为吏部的主官,全称为殿前吏部天官,设正、又正、副、又副四人。参见“朝内六部”。

  • 次特勤

    官名。突厥有此官,为高级官员。见《北史·突厥传》,参看“次设”条。

  • 管理旧营房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明八旗中掌辖旧营房官兵大臣。额设十六人,满洲、蒙古每旗各一人。于都统、副都统内特简。任职一年,岁终更代。凡兵丁内有不安分者严加管束,如能悔过准其居住,若不悛改则遣往拉林种地,岁终将应去应留者具

  • 典杂行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设置,为天朝典官,管理各行贸易,员额及官阶不详。

  • 九锡

    九种器物。原为帝王专用,周朝或赐予有大功的诸侯。汉朝、两晋也赐予勋贵及有权威的元老重臣,以示尊礼。权臣篡权建立新王朝前,也例加九锡。古籍记载名目大同小异,排列前后次序不一。据《汉书·武帝纪》颜师古注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