漕试
选举制度。宋朝贡举考试名目之一。又称漕举。仁宗时,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。后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,以及寓居本路士人、有官文武举人、宗女夫等,举行考试,成为制度。试法同州、府解试。考试合格者,解赴省试。
宋代科举考试方式之一,又称漕举。景祐年间命转运使类试现任官员亲戚之应解试者,此后渐形成定制,凡现任官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外地的士人、有官文武举人、宗女夫等须参加解试者,均由本路转运使进行考试,试法与州县解试同。合格者即可赴省试。
选举制度。宋朝贡举考试名目之一。又称漕举。仁宗时,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。后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,以及寓居本路士人、有官文武举人、宗女夫等,举行考试,成为制度。试法同州、府解试。考试合格者,解赴省试。
宋代科举考试方式之一,又称漕举。景祐年间命转运使类试现任官员亲戚之应解试者,此后渐形成定制,凡现任官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外地的士人、有官文武举人、宗女夫等须参加解试者,均由本路转运使进行考试,试法与州县解试同。合格者即可赴省试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六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。
西夏语官名。西夏置,职掌不详。吴广成《西夏书事》卷二十,记嘉祐六年(公元1061年)七月,谅祚“使祖儒嵬名聿正入贡,请尚公主。”祖儒为名聿正的官称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一八四“嘉祐元年十二月”条下译作
贡举科目名。北宋哲宗元祐元年(1086),司马光以王安石贬低《春秋》,特建言设此科。绍圣四年(1097)罢。后废置不常。钦宗靖康元年(1126)再置,次年又废。科举常科科目之一。宋元祐年(公元1086
官名。金朝设于掖庭局、太后两宫,掌仓廪出纳薪炭等事,秩从八品。
官名。南朝宋明帝泰始四年(468) 改辅国将军置,后废帝元徽二年(474) 复称辅国将军。参见“辅国将军”。
即“祠部郎”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太子内坊长官,九品上。隋及唐初改为太子内坊典内,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(739) 复置,为太子内坊局长官,从五品下。
官名。明朝直武英殿西房负责缮写工作者,初为内官职,继以中书舍人分直,后乃专选书法优良之中书舍人充任,仍从七品,无定员,专掌奉旨篆写册宝、图书、册页,称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,简称武英殿舍人。官名。明置,
官署名。宋朝置,掌有关道教之事。初隶鸿胪寺,徽宗政和六年 (1116) 改隶秘书省。分左衔、右衔两院,各设道录领之。
初为对大臣的优待名义。西汉末始置,以赐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。东汉因之。加此者朝会时班次可进至三公下 (一说车骑将军下) ,得自辟僚局,车服吏卒等待遇仍从本官。退免大臣加此者仍得参与大政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