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监修国史

监修国史

官名。东晋康帝始以大臣领史局,渐为制度,《史通》卷一○《辨职》: “近古每有撰述,必以大臣居首。案《晋起居注》载康帝诏,盛称著述任重,理藉亲贤,遂以武陵王(晞)领秘书监”,“既而齐撰国史,和士开总知”。卷一一《史官建置》: “高齐及周,迄于隋氏,其史官以大臣统领者,谓之监修。国史自领,则近循魏代,远效江南,参杂其间,变通而已。”唐太宗贞观三年闰十二月(630)移史馆于禁中,以宰相监修国史,著作郎罢史职,成为故事,监修国史遂为官称。宋初首相加昭文馆大学士、监修国史衔,亦有不带昭文馆大学士者,次相加集贤殿大学士、监修国史衔,若置三相则分授昭文馆、集贤殿二大学士、监修国史; 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南宋高宗绍兴三年(1133)置国史院重修《神宗、哲宗实录》,以右仆射朱胜非监修国史,十年罢史馆官并归实录院,二十八年复置国史院,以宰臣监修; 孝宗隆兴二年(1164)以参知政事钱瑞礼权监修国史。辽朝国史院置为长官。金朝国史院置,掌监修国史事,先曾以谏官兼其职,章宗明昌二年(1191)诏谏官不得兼,恐于其奏章私溢己美。


官名。宋设此官,负责编修国史。《宋史·职官四·国史实录院》:“提举国史、监修国史……初,绍兴三年,诏置国史院,重修神宗、哲宗实录,以从官充修撰,续以左仆射吕颐浩提举国史,右仆射朱胜非监修国史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积分法

    宋代实行三舍法时累积分数以考核成绩的一种方法。在三舍法中实行等第记分法,有所谓八分为优、六分为平、五分为否的规定。分数相差二三厘者,允许作整分计算,但不得过一名,且须报请批准。所谓八分与六分,指由累积

  • 内阁承宣厅

    官署名。清末责任内阁所属机构。宣统三年(1911)四月成立责任内阁,始设。掌颁发谕旨、法律、法令,收发呈递折奏,请用御宝,收掌阁印、文牍,以及会计、庶务诸事。置厅长一人,副厅长一人,并佥事、录事等。清

  • 副牧长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庆丰司、上驷院等机构所属游牧官。分掌畜牧马、驼、牛、羊之事。康熙(1662—1722)年间京畿马厩所属马驼牧群共设十一人,佐助牧长。口外及盛京、吉林等处四个牧厂,马群二百六十一个,驼群

  • 征远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陈沿之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四班,与轻东将军同班,代旧辅国将军,大通三年(529) 降入宁远将军班,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。陈定为拟五品,比秩千石。如加为

  • 龟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整治龟版以供祭祀占卜。《周礼·春官》:“龟人,中士二人,府二人,史二人,工四人,胥四人,徒四十人”,“掌六龟之属,各有名物”。“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。取龟用秋

  • 僮仆都尉

    匈奴官名。属西边日逐王,置于焉耆、危湏、尉黎间,掌诸国赋税。匈奴视诸国为僮仆,故名。汉宣帝神爵二年(前60),日逐王降汉,使郑吉为西域都护,并护南北两道,僮仆都尉由此罢。官名,汉时匈奴置,掌领西域,征

  • 假版官

    官制用语。唐朝后期,藩镇自辟属官,因非经吏部铨授,故称假版官。宋初有试衔官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,以试大理评事为假承事郎,试秘书省正字为假承奉郎,又改太庙斋郎为假将仕郎,皆非正官,

  • 主考

    明清乡试之主持者。又称“主司”。由皇帝简派。明朝每省用二人,清朝每省正、副各一人,惟顺天乡试用三人。考差主要由推举产生,乾隆(1736—1795) 中改用保举、考试并行之法。掌理批阅士子试卷,分别去取

  • 尚左郎中

    官名。南宋置,参掌尚书左选之事。

  • 监战万户

    官名。金朝置。设于世祖中统四年(1265),由探马赤军将领充任,监督汉军万户作战、戍守。后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