祗候典
宋朝诸州役职名。又称知后典。掌受付州县之间往来文书。
宋朝诸州役职名。又称知后典。掌受付州县之间往来文书。
匈奴官号,位次骨都候,为领兵武官。见《后汉书·匈奴传》。
官署名。南宋秘书省置,掌图书经籍之事。
官名。见“三司副使”。
官名。宋初置,属东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及医官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七品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,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重定武臣及医官阶官名,改医
官署名。东汉末曹操丞相府僚属诸曹之一,设掾、属各一人。三国魏沿置。西晋公府、将军府俱置,长官为掾或属。西晋末司马睿丞相府亦置,改长官为参军。东晋、南朝、北魏、北齐公府、将军府,隋朝王府、诸卫、太子卫率
官名合称。宋朝于人烟繁盛处诸镇置监官,掌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,与寨官合称镇寨官。参见“寨官”。
官署名。又名鞍辔局。明朝内府所属厂局之一。宣德二年(1427)置。置掌厂太监一员,贴厂、佥书无定员。掌营造军器。万历三十三年(1605)后,以营造火药铳炝之事归王恭厂。宫廷造作机构。明置,署在京师东南
官名。唐高祖武德七年(624)改开府仪同三司置,为从四品上勋官。宋初因之,为从四品勋官。徽宗政和三年(1113)罢文臣勋官,只授武臣及蕃官。金、元沿置。金为十二勋阶第六阶,从四品。元为十勋阶第六阶,从
即“都官郎”。
官名。即吏部侍郎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吏部侍郎。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,改吏部侍郎为司列少常伯。咸亨元年复旧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吏部尚书》,参看“吏部侍郎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