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秘书郎

秘书郎

官名。东汉置,马融曾任之,诣东观典校图书。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(213)曹操为魏公后亦置,属秘书令、丞,掌管文书机要,职任重。三国魏文帝黄初(220—226)初,置中书典机要,而以秘书专管艺文图籍。置四员,亦称秘书郎中,掌整理典籍、考核旧文,删省浮秽,隶秘书监,六品。三国蜀亦置,职掌同。晋朝沿置。晋武帝分秘书图籍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部,使四人各掌一部。六品。多任用文学之士。许多文士因欲看秘书如藏书籍而求为此职。南朝宋以后只称秘书郎。自三国魏以来,即多为世族起家之官。《梁书·张缅传》: “宋、齐以来,为甲族起家之官,待次入补,其居职,例数十百日便迁任。”这些世族之弟,有才学者少,当时谚曰: “上车下落则著作,体中何如则秘书。”(《颜氏家训。勉学第八》)南朝陈制,尚书令、仆射子起家为此职。宋六品,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二班,陈七品、秩四百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五品上,二十三年以后称秘书郎中,北齐仍称郎中。隋朝去“中”字,仍置四员,掌四部图书。初定为正七品,炀帝大业三年(607)升为从五品。唐初沿之,从六品上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,改称兰台郎,咸亨元年(670)复旧。武后天授(690—692)初,改称麟台郎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分掌四部图书,判校写功程事。玄宗开元二十八年(740),减一员,置三员。北宋前期为寄禄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置为职事官,员二人,掌集贤院、史馆、昭文馆、秘阁图籍,以甲、乙、丙、丁为部,各分其类。正八品。南宋初不置,高宗绍兴五年(1135)复置,仍员二人。辽、金、元皆为秘书监属官,掌经籍图书,金、元皆员二人,正七品。


1、官名,属秘书省或秘书监,唐代秘书省设秘书郎三人,从六品上,“掌四部图籍,凡课写功程皆判之。”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秘书省》。宋代秘书省有“秘书郎二人,掌集贤院、史馆、昭文馆、秘阁图籍,以甲乙丙丁为部,各分其类。”见《宋史·职官四·秘书省》。南北朝时南朝宋、齐、梁、陈,北朝的北魏及隋皆置秘书郎,见《宋史·百官下·秘书监》、《南齐书·百官志·秘书监》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上、下》。

2、官名,也称“秘书郎中”,以“”任,为“秘书郎”,以“郎中”任,称“秘书郎中”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放传》:“魏国既建,与太原孙质俱为秘书郎。”参看“秘书郎中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基

    官名,解放前西藏设此官,为西藏最高军事统帅,掌管全西藏的军队,直接受达赖统辖。

  • 会举

    明代铨选方式之一。布政使、按察使员额有缺,由三品以上官会推,称为会举。见《明史·选举志三》。

  • 阿波

    官名。突厥阿史那氏别部大臣之一,世袭其官而无员限。

  • 臣下

    指众臣百官。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怨毒之于人甚矣哉,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,况同列乎!”

  • 军务局

    官署名。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设置,以局长为主官,局内分设军事、步兵、炮兵、工兵四科。北洋政府时期改称“军务司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赞书

    周朝天子诏文,若后代之诏书。《周礼·春官·御史》: “掌赞书。”郑玄注: “王有命,当以书致之,则赞为辞,若今尚书作诏文。”官名。丁巳七年(公元1857年)五月,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开始独立行动时有翼殿

  • 国史编纂处处长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为国历编纂处主官,见“国史编纂处”。

  • 右执法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洪饴孙《三国职官表》:“吴置中、左、右执法各一人,平诸官事。”官名,三国吴置,掌评诸官事。洪饴孙《三国职官表》:“吴置中左右执法各一人,平(评)诸官事。”

  • 逌人

    官名,汉置,也称逌人使者,掌每年八月巡行各地,宣传政令,并收集歌谣和方言。参看刘歆《与杨雄求方言书》。

  • 集尹

    官名。战国楚置。见《鄂君启节铭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