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笔帖式

笔帖式

满语官名。意为办理文书、文件之人。后金天聪五年(1631)设六部时由“巴克什”改称。为清朝中央各部院衙门、内务府、地方督抚衙门以及八旗驻防将军、都统、副都统衙门内掌管翻译、缮写满汉文书之低极官员,通过“考除”“考选”、“调补”从八旗满蒙、汉军人员内任用。此外,尚有缮本笔帖式、掌稿笔帖式、额外笔帖式等名目。


官名。掌管翻译章奏文籍等事。此名蒙语为“必阇亦”,满语为“巴克什”。清朝入关后汉语译为“笔帖式”。起初是文职官员的赐名,到康熙年间,各部、院衙门都设笔帖式,有翻译、缮本、贴写等名目,掌管满汉章奏文籍等事,其品级有七品、八品和九品。笔贴式是音译,其义译是“文书官”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宗人府》及各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诸路兵马副统署

    武官名。见“诸路兵马统署司”。

  • 勾当

    官员任用类别之一。唐制,在皇帝不豫或临薨之际,常以皇太子勾当军国事,这是皇位转移,政权过渡时期的一种措施。百官职称亦有称勾当者,意为勾检充当其职, 如乾元三年(公元760年)五月以河南尹刘晏为户部侍郎

  • 左御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置,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,置一员,正三品,总其府事,并统诸鹰扬府。唐初沿置,高祖武德五年 (622) 改左领军卫大将军。

  • 龙卫都指挥使

    官名,宋置。宋朝侍卫亲军马军有龙卫左右厢都指挥使各一人,都虞候,还有指挥使、副指挥使,掌侍卫扈从,及大礼宿卫。见《宋史·职官六·侍卫亲军马军》。

  • 衙内都指挥使

    见“衙内指挥使”。

  • 典东厨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东王府,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将军。参见“典厨”。

  • 乾元院使

    使职名。唐玄宗开元五年(717)置,掌乾元殿写四部书,领刊正官四员、押院中使一员、知书官八员,六年改为丽正修书院使。

  • 中领军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为侍臣带“领军将军”者之称。如娥清以给事黄门侍郎任此职。职掌参见“领军将军”。官名,将军名号。魏置,晋沿置,掌护卫,领营兵,属官有长史、司马等。见《晋书·职官志·中领军将军》。

  • 宿卫军司马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宿卫禁军中的较低级军官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八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。

  • 粮服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军需司所属三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经理被服,发放军粮,以及战用粮秣、炊具、马装、器具之购备,并兼管被服呢革各厂。置科长、科员、录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