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蟒袍

蟒袍

服饰名。明清官服之一。明朝称蟒衣,乃皇帝御服,常用来赏赐近臣、重臣,有行蟒、坐蟒之纹绣。清朝为品官之服。服长过膝,上绣行蟒,穿于补褂之内,为最尊之礼服袍。时人称为“花衣”。凡遇殿廷朝会,坛庙祭祀等典礼与朝冠、朝褂一体穿用。自亲王以下至文武百官之服色与绣蟒数目不同。典制所定: 亲郡王用蓝及石青色,蒙赐者可以用金黄色,其余多用石青,绀色(黑中透红)。武二品、文三品以上官员皆绣五爪九蟒,文四品以下绣四爪八蟒,文七品以下绣四爪五蟒。袍服春秋两季为棉、袷、夏季用纱、冬秋用裘。皮裘皆毳在内,革在外,用料须一尊禁令,不得僭越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降授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,官员犯罪,降等注授差遣,无等可降者,授远小去处。称为降授。系衔首带“降授”二字。官员降罚方式之一。宋制,官员犯罪则降等注授差遣;无等可降者,授以远小去处。凡降授官,其衔首均带“降授”二

  • 秋官

    ①官署名。(1)西魏、北周秋官府简称。(2)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至中宗神龙元年(705)刑部改名。后代即沿用以称刑部或其首长。(3) 太平天国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以天、地、春、夏、秋、冬

  • 掌交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掌交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蕃部中大夫属官,掌与依附国的交往事宜,正三命。下设掌交中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掌交”。

  • 佥院

    “佥都御史”的别称。官名,即佥书院事,元置。元代枢密院、宣政院、宣徽院、太常礼仪院、典瑞院、太史院、太医院、通政院、中政院等皆置此官,为该院主要官员,与主官分掌或共掌院务,或为正三品,或为从三品,极少

  • 顺仪

    内官名。皇帝嫔妃。隋炀帝置为九嫔之首,正二品。唐玄宗开元(713—714)中置为六仪之四,一人,正二品,共掌教九御四德,率其属以赞后礼。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(1013)置为内命妇之一,位淑容下、顺容上

  • 榷货务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前期置,掌受商人便钱给券及入中茶盐、出卖香药等货物,以朝官、诸司使副、内侍三人监之。神宗熙宁五年(1072)并入市易务为下界。南宋初复置,设提辖官,隶尚书左、右司。金朝亦置,隶户部。掌发卖

  • 地方

    民国时期省和特别行政以外的政区。因其与省区相对,亦称地区。北洋政府时期,二十二行省和五个特别行政区以外的外蒙古、内蒙古、青海、西藏等均称地方。国民党政府时期内蒙古地区建立热河、察哈尔、绥远三省,青海亦

  • 通事军

    元新附军之一种。原为南宋招降蒙古、色目人所组成的军队。归附元朝后以其能通蒙汉语言,改编为通事军。

  • 内大相

    官名。吐蕃官,曰曩论掣逋,亦曰论莽热,置一人,任国事。

  • 军都虞候

    官名。五代、宋朝军一级统兵官,位在军都指挥使之下。武官名。见“军都指挥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