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行人

行人

官名。《周礼·秋官》属官有大行人、小行人,掌迎送接待宾客之礼。春秋战国各国多设行人,掌朝觐聘问,常任使者。秦、西汉初有行人令,为大行令(典客)属官,掌接待少数民族宾客。西汉诸侯国亦置行人,东汉省。十六国、南北朝常置,以任出使聘问。明朝洪武十三年(1380)置为行人司长官,正九品,下设左、右行人,从九品,旋改行人为司正,左、右行人为左、右司副,下设行人三百四十五员,多以孝廉充任,掌捧节奉使之事,凡颁行诏赦、册封宗室、抚谕诸蕃、征聘贤才、赏赐、慰问、赈济、军旅、祭祀、传旨法司、遣戍囚徒等皆差之。明初在京各衙门不外差,有事则遣行人。二十七年定制,以孝廉奉使率不称旨,改任进士,员三十七人,正八品。非奉旨,诸司不得擅差,其职始重。建文(1399—1402)中罢行人司,以其官隶鸿胪寺,成祖复旧。


官名,《周礼·秋官》所属有大行人、小行人,掌迎送宾客及朝觐聘问。汉朝大鸿胪属官有行人,武帝太初元年改称大行令,秩六百石,主诸郎,掌斋祠、宾赞礼仪;有丞一人,治礼郎四十七人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典客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大鸿胪》。其后,明朝置,属行人司,掌传旨册封等事。见《明史·职官志三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戟楯虎贲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为皇帝的侍从武官,属戟楯虎贲将军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从六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。

  • 蕃臣

    指诸侯王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·张汤》:“若汤之治淮南、江都,以深文痛诋诸侯,别疏骨肉,使蕃臣不自安。”

  • 十二卫上将军

    官名合称。唐德宗贞元二年 (786)初置,各一人,从二品,位十二卫大将军上,为每卫最高长官。宋朝左右金吾卫、左右卫为从二品,余为从三品,无定员,以宗室或武臣为之,皆空官无职掌;南宋初多不除授,孝宗隆兴

  • 镇城大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末置。《北齐书·刘丰传》:“魏(孝庄帝)永安(528—530)初,(刘丰)除灵州镇城大都督。”参见“镇城都督”。

  • 分巡处

    清末工巡总局所属机构。内部设事务科、巡查科、各段。掌内城分巡之事。

  • 小轮工司

    海关海事部巡工科洋员。见“海事部”。

  • 大内惕隐

    官名。辽朝大内惕隐司长官。官名。大内惕隐,也称“大惕隐”。辽代设此官,掌管皇族四帐政教。大内惕隐为大内惕隐司长官,另有知大内惕隐事、大内惕隐都监等官。参看《辽史·百官志一·北面皇族帐官》。

  • 副榜

    科举考试的一种附加榜示。于正式录取名额之外,另取若干名列为副榜。元至正八年(公元1348年)中书省奏会试例取十八人外,再取副榜二十人,副榜之名始于此。明永乐中会试有副榜,给一些下第举人以做官的机会。嘉

  • 安池监

    官名,汉置,为地方盐官,掌管盐池。《汉书·外戚传·孝宣许皇后》:“女医淳于衍者,霍氏所爱,尝入宫侍皇后疾。衍夫赏为掖庭户卫,谓衍‘可过辞霍夫人行,为我求安池盐’。”安池盐:安邑盐池监官。

  • 九棘

    周朝在朝廷树棘以别朝臣品位,左右各九,称九棘。《周礼·秋官·朝士》:“左九棘,孤、卿、大夫位焉,群士在其后; 右九棘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位焉,群吏在其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