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用
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指官员在同品秩官缺上之迁转。凡内外官入于月选之调班者,有对品调用,即同品互易地方;对品调闲散用,即才力稍有不及以同品而事少之缺调补; 照级调别项杂职用,即正印官才力不足则以同品之佐杂缺调补等不同的补用方法。
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指官员在同品秩官缺上之迁转。凡内外官入于月选之调班者,有对品调用,即同品互易地方;对品调闲散用,即才力稍有不及以同品而事少之缺调补; 照级调别项杂职用,即正印官才力不足则以同品之佐杂缺调补等不同的补用方法。
官仓名。元置,掌粮储之事,设大使、副使各一人。
官名,汉朝丞相府及郡县皆置,为集曹长官。丞相府集曹掾掌郡国上计;郡国集曹掾掌收县上计簿,主向丞相府上计。县集曹掾掌向所属郡国上计。参看“集曹”、“集簿”条。
官名。清制于祠祭署之下设祭祠科,以经承为主官。参见“祠祭署奉祀”。
武官名。北齐置,为左右卫府的直卫属官。其秩分别为从五品下与正七品下,警卫宫廷。
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员一人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,掌郊祀、元日、冬至天子御殿及禘袷后庙神主、赴太庙伞扇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官名。宋初殿中省的长官,见“殿中省”。
见“宫观官”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,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八班,与武臣将军等同班,代旧前、后、左、右四将军。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八班。陈沿置,拟四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如加为龙
官名。十六国西秦置,掌管鲜卑叠掘部事务。《资治通鉴·东晋安帝隆安三年(399)》: “夏,四月,鲜卑叠掘河内帅户五千降于西秦。西秦主(乞伏)乾归以河内为叠掘都统,以宗女妻之”。胡三省注:“叠掘亦鲜卑一
僧官名。宋元明清诸代置,见“道正”。
官署名。元世祖中统元年(1260),置大理都元帅府;至元十八年(1281),改为大理威楚金齿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掌大理路(今云南大理)、威楚路(今云南楚雄)、建宁路(后改顺宁府,今云南凤庆)、镇康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