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贤良

贤良

选举科目。始于汉文帝前二年 (前178),虽非岁举,但两汉诸帝屡颁诏令诸侯王、公卿守相察举,常与方正、文学、能直言极谏者连称,也称贤良文学、贤良方正。三国亦置,非常制。西晋初有之,亦视为制科,因未规定年限、地域、名额,故除公卿外,州郡皆得选举。出身颇重,皆须策对。十六国时,后赵制群僚及州郡岁各举贤良一人,与秀才、至孝、廉清、直言、武勇并列为定科,须策对,皆拜郎。前秦、北燕亦有此制。南朝未见。北周有,然非常科,时颇重其选。


汉朝的察举科目之一,朝廷以这种科目来选拔人才。此科之设,始于汉文帝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“令至,其悉思朕之过失,及知见之所不及,匄以启告朕。及举贤良、方正能直言极谏者,以匡朕之不逮。”选拔出来的贤良、方正等,朝廷则拜官,有的任公卿大夫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“当是之时,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,或至公卿大夫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尸官

    食其禄而不尽其职的官。《后汉书·梁统传》:“永言终制,未解尸官之尤。”

  • 廪牺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太常寺所属有廪牺署,置令及丞。掌养牺牲,供祭群祀等事。隋唐沿置。唐代廪牺署除养牺牲外,并掌籍田所收,以供粢盛,以所余粮食及谷草饲养祭祀用牲畜。金亦置廪牺署,属太常寺,令丞以太庙令丞兼,掌祭祀

  • 小吏部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吏部司次官,亦称吏部下大夫、小吏部。员一人,佐吏部中大夫掌官员的选举与迁转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遂为吏部长官,称吏部下大夫。宣

  • 医骡马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即兽医,为天朝典官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监军。

  • 右独鹿王

    官名。匈奴置。由单于子弟充任,统领部众,地位在左、右朔方王之下。

  •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中统二年(1261),立西夏中兴行省,治中兴府(今宁夏银川)。至元三年(1266)罢。八年复立,十年又罢。十八年,再立。次年,分设行中书省于甘州 (今甘肃张掖),称甘州行省,二十二年罢。

  • 右受工

    官名。战国周王室置。掌制造器物。省称“右受”。

  • 仓曹

    官署名。西汉丞相府僚属诸曹之一,东汉三公府沿置,主仓谷事,其掾秩比三百石,属秩比二百石; 郡亦置,掾秩百石; 献帝时曹操丞相府亦置,设掾、属。三国魏大将军府置,有掾无属; 魏元帝咸熙(264—265)

  • 直隶司郎中

    即“直隶清吏司郎中”。

  • 管理三旗银两庄头处

    见“三旗庄头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