辅国公
① 爵名。清朝宗室封爵有奉恩辅国公、不入八分辅国公。详见该条。又,清朝对蒙古贵族之封爵亦设辅国公,为第六等,位镇国公下,台吉或塔布囊上。②官名。清朝西藏达赖喇嘛及班禅喇嘛属官。佐理藏务。
爵名。清朝宗室封爵中有奉恩辅国公,位在奉恩镇国公后;还有不入八分辅国公,位在不入八分镇国公后。见《清史稿·宗人府》。
① 爵名。清朝宗室封爵有奉恩辅国公、不入八分辅国公。详见该条。又,清朝对蒙古贵族之封爵亦设辅国公,为第六等,位镇国公下,台吉或塔布囊上。②官名。清朝西藏达赖喇嘛及班禅喇嘛属官。佐理藏务。
爵名。清朝宗室封爵中有奉恩辅国公,位在奉恩镇国公后;还有不入八分辅国公,位在不入八分镇国公后。见《清史稿·宗人府》。
官名。清至民国时期蒙古各旗置,每旗一人,佐理旗政,地位在协理台吉之下。印务梅伦有事故时,由管旗副章京或闲散梅伦代之。印务梅伦限于台吉出身者充任。
西夏官位。枢密位之一。
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置,隶尚书省,掌进制敕名、班簿具员,考察都事以下功过及迁补之事。由本省属吏领之。宋代尚书省吏员办事诸房之一。《宋史·职官志一》说:“主行进制敕目、班簿具
官名。北洋政府附设于外蒙古各级审判处,掌检察民、刑事案件,即检察官之职。
一闾之长,民国时有此乡吏,由闾邻居民会议选任,掌理闾中事务。(1)北洋政府时期山西省设置,为村公所的组成人员。见“村公所”。(2)国民党政府时期,市的基层组织在坊之下有闾、邻两级,邻由三至七户组成,闾
钦天监之别称。
吏员名。元至元十二年(公元1275年)置,属蒙古翰林院,专掌蒙古文书诏敕的抄写。
官名。汉朝郡县所属职吏,主盗贼事,亦称门下督盗贼。东汉末年丞相府、将军府亦置。三国因之。晋朝骠骑以下及大将军不开府者置之,员一人。北朝北魏州府及北齐清都郡亦置。官名,为“门下督盗贼”的省称,汉代官府皆
官署名。宋朝置,职掌同牛羊司。参见“牛羊司”。官署名。属光禄寺,见“牛羊司”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劝谏王的过失,兼掌国子六艺六仪的教育。《周礼·地官》:“保氏,下大夫一人,中士二人,府二人,史二人,胥六人,徒六十人”,“掌谏王恶,而养国子以道,乃教之六艺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