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右司徒
官名。战国置。《古玺汇编》第二一号:“囗都右司徒”。
官名。战国置。《古玺汇编》第二一号:“囗都右司徒”。
官名。宋置,见“龙图阁”。
官名。十六国汉李寿置,以尚书令马当为之,假节钺,统军大阅。后罢。见 《晋书·李寿载记》。
官名。明太祖吴元年(元至正二十七年,1367) 于将作司置,正四品,为司卿之副职。洪武元年(1368)改将作司隶工部,六年,改司正六品,少卿品秩亦随降。十年罢。
官制用语。又称参注。宋朝官员注授差遣的一种方式。即官员携带印纸、告敕或宣札,到主管官府如吏部四选或兵部、刑部、各转运司等注授差遣。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规定之一。又称参注。即由官员携带印纸、告敕或宣札,
官署名。隋开皇中置,设大将军各一人,掌领外军宿卫。所属有长司、司马、录事及仓、兵等曹参军、法曹行参军各一人,行参军三人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周朝置。掌清除毒虫。《周礼·秋官》: “庶氏,下士一殹人,徒四人”,“掌除毒蛊。 以攻说之嘉草攻之。 凡殴蛊, 则令之、 比之”。官名。周设此官,《周礼·秋官·
泛指掌祭祀祈祷的官。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;“祝官有秘祝,即有灾祥,辄祝祠移过于下。”
宋朝功臣号。以赐皇子、皇亲、文武臣僚及外臣。参见“功臣号”。
官名。南朝宋、齐置。领细杖队,掌宫庭侍卫,多以直阁将军领之,亦有以广威将军等领者。或分置左、右。
官名。即“徕远清吏司员外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