钦天监监副
官名。明清钦天监之副长官。佐监正掌监事。俱正六品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,改监丞设,二人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置,初由汉人充任。康熙四年(1665),定设左、右监副,满、汉俱各二人。雍正八年(1730),增置西洋监副一人。乾隆十年(1745),定左、右监副满、汉各一人,与西洋人分用。道光六年(1826),始定不用西洋人。
官名。为明清时钦天监的副长官,均为正六品。员额明制二人,清分设左右监副,初制满、汉各一人,西洋各一人。后不用西洋人,设满、汉监副各二人。参见“钦天监”。
官名。明清钦天监之副长官。佐监正掌监事。俱正六品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,改监丞设,二人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置,初由汉人充任。康熙四年(1665),定设左、右监副,满、汉俱各二人。雍正八年(1730),增置西洋监副一人。乾隆十年(1745),定左、右监副满、汉各一人,与西洋人分用。道光六年(1826),始定不用西洋人。
官名。为明清时钦天监的副长官,均为正六品。员额明制二人,清分设左右监副,初制满、汉各一人,西洋各一人。后不用西洋人,设满、汉监副各二人。参见“钦天监”。
官名。①武臣阶官。北宋前期置,系三班小使臣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正九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成忠郎。②宦官。宋徽宗政和二年,重定内侍官名,改高品置。(1)
官名。战国赵置,君王顾问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“武灵王少,未能听政,博闻师三人,左右司过三人。”官名,战国时赵国置,掌通古今,备顾问应对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武灵王少,未能听政,博闻师三人,左右司过三
清朝布政使之别称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王府、诸王府及侯、丞相、检点、指挥的属官,天王与诸王府所属分别以王号为称,如典天袍、典东袍、典南袍、典北袍、典翼袍、典燕袍、典豫袍,侯以下直称侯典袍、相典袍、检典袍、指典袍。
见“备身五职”。
官名。① 《周礼·天官》中掌管宫中宿卫的长官,掌担任宿卫的卿大夫的嫡子、庶子及士之嫡子的名籍,负责其职务安排,并执行赏罚。设有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。⑤西魏、北周“宫伯中大夫”的省称。官名。掌管官员子弟的
官名通称。简称提仓。北宋真宗时,诸路常平仓设提举官。神宗时,为推行新法,各路差提举常平广惠仓兼管勾农田水利差役事。后或废或置。南宋时,与提举茶盐官合为一职,称提举茶盐常平等公事或提举常平茶盐公事,通称
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由大都等路断没提领所改置,隶中书省刑部,掌孥收产没之籍。设提领、同提领各一员。官署名。元至元二十年(公元1283年)改大都等路断没提领所为司籍所,掌理犯刑案者财产籍
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置,为十二卫将军之一,置二员,从三品,佐大将军总府事。唐初沿置,高祖武德五年 (622) 改右领军卫将军。
官署名。汉朝监修楼船的工官。楼船为甲板上起有楼阁的大船,多用于作战。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,庐江郡置此官。官名,汉置。1、掌监造楼船。楼船:在甲板上建有木楼的大战船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上·庐江郡》:“有楼船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