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“京削”。宋代高中级官员荐举选人改为京官的奏状,即“京削”,见该条。
官名。简称贵州司员外郎。①明清户部贵州清吏司之副长官。佐郎中掌司事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设一人,从五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汉员外郎一人。满洲司官初不分曹,随长官所派。后增至四人,满洲三人,
官名。西魏,北周冬官府司织下大夫织枲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即“玉典赤”。
官名。元置,为详定使司的主官。见“详定使司”。
官名。①十六国前赵刘曜置,以授苻洪,统率氐人。后赵及北魏沿置。②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置,四宁将军之一,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二班,相当于镇西将军。
官名。宋朝贡举殿试时设,负责与初考官决定合格人等第,事毕即罢。
官名。管理道教事务之道官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设于各府,为道纪司之副长官。府各一人,未入流,设官不给禄,颁发度牒。与都纪共同掌领一府之道人。清沿明制,例由礼部拣选通晓经义之道人充补,移咨吏部注册。
参见“正言”。官名。宋置,掌规谏讽谕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一·中书省》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设置,似为京畿统管的别名或改名。见“统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