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黄门

黄门

① 官署名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 “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。”颜师古注:“黄门之署,职任亲近,以供天子,百物在焉。”汉、魏、两晋、南朝、北魏皆置。参见“黄门令”。②唐朝官署名。玄宗开元元年(713)改门下省为黄门省,五年复旧。参见“门下省”。③黄门侍郎、给事黄门侍郎的简称。④指宦官。汉朝宫中有小黄门、中黄门、黄门令等宦官,魏、晋或径称黄门。后遂成为对宦官的泛称。宋朝宦者初补内侍称小黄门,迁补则为内侍黄门。


1、官署名。汉朝设黄门官,给事于黄门之内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黄龙二年:“诏罢黄门乘舆狗马”注:“黄门,近署也,故亲幸之物属焉。”晋以后始建为门下省,唐开元中曾一度改为黄门省。

2、凡指黄门官。后汉少府属官有黄门侍郎,掌侍从左右,给事中,关通中外;小黄门,掌侍左右,受尚书奏事;黄门令,掌省中诸宦者;中黄门冗从仆射,掌中黄门冗从;中黄门,掌给事禁中等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附子豹》:“举孝廉,拜尚书郎,忠勤不懈。每奏事未报,常俯伏省閤,或从昏至明。肃宗闻而嘉之,使黄门持被复豹,敕令勿惊,由是数加赏赐。”

3、宦者的别称。东汉给事内廷的黄门令、中黄门、小黄门、黄门署长等,都由宦者担任,后来便称宦者为黄门。三国魏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若吾多病困,欲离事自全,以保余年,此真所乞耳,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?”参看《后汉书·百官三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士曹属

    官名,东汉末年曹操置,为丞相府士曹副长官。汉朝官府分曹办公,曹的正长官称掾,副长官称属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韩暨传》:“太祖平荆州,辟为丞相士曹属。”

  • 针生

    杂任职名。唐于太医署置针生二十人,从针博士学习经脉、孔穴。学习期满,经考试合格可充任针师。

  • 都内令丞

    官名。汉代大司农所属掌财货之官。都内在汉初本称大内,为京师库藏之所,其主官为大内令。景帝时定大内令之秩为二千石,掌财货,下设左右内官,改治粟内史为大农令,掌管农业,与大内令品秩相等。武帝时改大农令为大

  • 直荡正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为左、右卫府直荡属官,负责舆驾出入之侍卫。领直荡副都督。四品上。

  • 崇德侯

    爵名。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置,以汉诸侯王为之,名号侯之一。见《三国志·文帝纪》。爵名,魏文帝改封汉之诸侯王为崇德侯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“(黄初元年)以汉诸侯王为崇德侯,列侯为关中侯。”

  • ① 举荐。汉朝用为选官主要途径。后世因之。有察举、荐举、奏举等名目。② 宋朝科举制度,举人参加乡试或省试一次,作为一举。一举约三年。凡举人应试,均需登记举数。乡试达到一定举数,可免一解或永免文解,直赴

  • 天监七年

    (508)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五班。陈沿置,与智武、仁武、勇武、严武等合称五武将军,拟四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金朝置为武散官,从五品上。元朝因之,从四品,宣授。明朝为从四品武官加授之散阶称号。

  • 怀信驿

    官署名。五代后周世宗初平淮南,江南国主李景称臣,置怀信驿以馆其来使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(977) 江左平定,改都亭驿。

  • 三班差使

    官名。北宋置,为无品武阶官,位在三班借职下、三班借差上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官名,改进武校尉。武臣本官阶。宋初置,为三班院差使的简称,为无品级小使臣之一。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易以

  • 勾当诸司粮料院

    官名。宋初置都粮料使,以三司大将充任,掌文武官诸司、马步诸军给受俸料。太祖开宝六年(973),改用京官。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,分置诸司、马军、步军三粮料院。雍熙四年 (987),始置勾当诸司粮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