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马褂
服饰名。清朝官服之一。即用明黄色之绸缎或纱制成的无花纹及彩绣之行褂。当时又称“黄褶”。凡因职任关系,或因“赏穿”,皆得穿用。领侍卫内大臣、御前大臣、侍卫班长、护军统领、健锐营翼领皆为亲臣近侍,可以穿用“职任褂子”。在行围、校射中得到赏穿者,可以穿用“行围褂子”,唯平时不得穿服。文官赏穿自乾隆十一年(1746)始。因战绩显赫而得到赏穿“武功褂子”者,自咸丰以后渐多,并可随时穿用。职任与行围褂子用黑色纽绊,武功褂子用明黄色纽绊。
服饰名。清朝官服之一。即用明黄色之绸缎或纱制成的无花纹及彩绣之行褂。当时又称“黄褶”。凡因职任关系,或因“赏穿”,皆得穿用。领侍卫内大臣、御前大臣、侍卫班长、护军统领、健锐营翼领皆为亲臣近侍,可以穿用“职任褂子”。在行围、校射中得到赏穿者,可以穿用“行围褂子”,唯平时不得穿服。文官赏穿自乾隆十一年(1746)始。因战绩显赫而得到赏穿“武功褂子”者,自咸丰以后渐多,并可随时穿用。职任与行围褂子用黑色纽绊,武功褂子用明黄色纽绊。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-220)末孙权置,三国吴沿置。南朝梁为四绥将军之一,武帝天监七年(508) 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班,拟四平将军,大通三年(529) 定制后,仍拟四平将军。杂
即升级,为官员升迁的方式之一。《明会典》卷十二记明代官吏“事繁而称职且无过者升二级。……事繁而平常且无过者升一级。”
官署名。清朝理藩院所属机构。掌理汉文档案。设堂主事汉军一人掌其事。
东宫武官名。见“左右奉御率府”。
官名。①宋朝国史院、实录院属官,掌编修国史、实录。②宋朝枢密院属官。仁宗庆历四年(1044)始置,掌编修例册。神宗时,令编修《经武要略》。南宋沿置一人,或以枢密院别官兼任,正八品。
官署名。金朝七盐使司之一。掌食盐产销。设在北京。行盐地面为本路及临潢府、肇州、泰州及接壤处。设使、副使领司事,秩正五品、正六品。下设判官、管勾、同管勾、都监、同监、知法等官。北京盐旧课收二十一万三千八
官名。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(1161)置,掌皇帝出行宿卫之事。同年罢。
官名。元置,为受给库主要官员,与提领共掌京城内外营造木石等事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受给库》。
见“武学掌仪”。
官署名。北齐州、郡、县置。管理境内寺院僧务,属昭玄寺,以都统、统、维那为长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