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一岁数收法

一岁数收法

一种多熟种植方法。清杨屾在《修齐直指》中提出,在多施肥的基础上,利用间套复种等技术,以取得“一岁数收”与“二年十三料”的方法。前者先种染料作物大蓝、小蓝,再套种粮食作物粟、麦等,可以“一岁三收”。后者是以蒜、菠菜、白萝卜、小蓝、粟、麦等间作套种,“周而复始,二年可收十三料”。这是在人多地少情况下,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采取的一种有效办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振旅

    整顿军队。古代每三年举行军事演习,返回时对军队进行整顿。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:“三年而治兵,入而振旅。”出征得胜而归,亦整顿军伍,也称振旅。商代已有此称,殷墟甲骨卜辞:“丁丑王卜贞,其振旅。”(《殷契佚

  • 一床

    北齐时征收租调之单位。一夫一妇谓之一床,无妻者为半床。时一床每岁纳租粟二石,调帛一匹。北齐河清三年(564)改为调绢一匹,绵八两,凡十斤绵中,折一斤作丝,垦租二石,义租五斗。北周时减为岁不过绢一匹,绵

  • 耕耙耖

    唐宋以后南方稻区形成的稻田耕作技术体系。主要包括耕、耙、耖、耘、耥等技术环节。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。耖在西晋时期岭南已出现,至宋代始得以推广,并与耕、耙结合,在熟化水田土壤方面有极重要作用。南宋楼&#

  • 改官法

    宋代选人改为京朝官之制。凡在任选人,取得本路一定员数的帅抚、监司、知州作举主保奏,按本人历任任数和考数,经磨勘合格,授予改官状五份,即赴京等待班引,班引后改承务郎以上官资,即成为京朝官。改官途径有三:

  • 赞宁

    919—1001北宋吴兴德清(今属浙江)人。祖籍渤海,俗姓高。在杭州祥符寺出家。吴越王钱俶授以两浙僧统。太平兴国三年(978)到开封,太宗赐号“通慧大师”,委其掌管洛京宗教诸事,官至左街僧录。精于南山

  • 王公宗室庄田

    清代庄田种类之一。即分给王、公及各旗宗室之田地。分布于直隶、奉天等地。以故明宗室王公、驸马田地及无主荒地、圈占民田拨给。宗室庄田分整庄、半庄、果园、菜园、牧地、靛地、网户地、猎户地等。亲王、贝勒、贝子

  • 桃红巴拉墓

    约春秋末战国早期的北方少数民族墓葬群。位于今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桃红巴拉东南3公里。1973年发掘的六座墓皆南北向,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。六墓排成一横列,大小不等,大者长3米,宽0.8—0.9米,小者长

  • 静难军

    唐方镇名。乾元二年(759)置邠宁节度使。治邠州(今陕西彬县)。辖境屡变,久领邠、宁、庆三州,约当今甘肃环县、陕西长武以东,陕西吴旗、甘肃华池和正宁以西及陕西永寿以北地区。大历三年(768)废,十四年

  • 赵累

    一作周累。战国时东周大臣。秦武王四年(前307),秦将甘茂伐韩宜阳(今河南宜阳西),他料宜阳必为秦所破,遂劝东周君说楚将景翠在宜阳失陷后再出兵救援,旨在使楚乘秦军疲惫之际击败之,形成周楚同盟,共抗强秦

  • 寄食

    官制用语。南北朝时,爵位封邑不在本政权辖区内,被准许在其他郡县享受国租收入,称寄食。北魏临淮王元彧即寄食相州魏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