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
清咸丰四年(1854)英、法、美三国驻上海领事趁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,擅将原订的《上海租地章程》改为本章程,六月十一日(7.5)由三国领事予以公布,事后移文通知上海道台追认。共十四款。另附条例、条款各一件。章程确认了1848年扩大的租界地界,规定在租界内设置巡捕、选派一个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委员会征集税收(此委员会即不久成立的工部局),并行使司法权。从此,英法美三国领事在租界内实行殖民主义统治。
清咸丰四年(1854)英、法、美三国驻上海领事趁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,擅将原订的《上海租地章程》改为本章程,六月十一日(7.5)由三国领事予以公布,事后移文通知上海道台追认。共十四款。另附条例、条款各一件。章程确认了1848年扩大的租界地界,规定在租界内设置巡捕、选派一个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委员会征集税收(此委员会即不久成立的工部局),并行使司法权。从此,英法美三国领事在租界内实行殖民主义统治。
湘江至湖南衡阳市北与蒸水会合后称为蒸湘。与漓湘、潇湘合称“三湘”。
官制术语。唐、宋官员以微过谴逐者,经一定考限或遇恩赦而迁用于内地,称量移。白居易《贬江州司马自题》:“一旦失恩先左迁,三年随例未量移。”
西周晚期青铜器。1980年于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发现。通高51.5厘米,腹径50厘米,口沿外折,腹壁斜直,深腹,蹄足,腹饰凸弦纹二周,内壁铸铭文二百七十八字,大意是:狁进犯
①唐至德二载(757)分凤翔县置,二县同城而治,即今陕西凤翔县。为凤翔府治。宝应元年(762)以凤翔县并入。金大定十九年(1179)改为凤翔县。②清顺治十八年十二月(1662)郑成功收复台湾,设天兴县
484—549北魏上党长子(今山西长子西)人。少好学,曾师事徐遵明。博涉百家,长历算图纬。初举孝廉,为校书郎。延昌中,造《壬子历》上之。后赐爵长子伯。天平四年(537),出使南朝梁。还兼散骑常侍,加中
即“卞随”。
?—1629明广东顺德人。万历进士,历官御史。天启时拜魏忠贤为义父,杀害杨涟等,进侍郎,擢太仆卿。崇祯二年(1629)定逆案,被处死。
春秋时楚邑。在今河南郾城县东。《春秋》僖公四年(前656):“楚屈完来盟于师,盟于召陵。”战国时属秦,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更元十四年(前311),“伐楚,取召陵”,即此。
见“殿前司”。
准噶尔语音译,意为高原人。清代对柯尔克孜族的称呼。最初居叶尼塞河上游。史称坚昆、鬲昆、黠戛斯、吉利吉思、乞儿乞思等。后逐渐转移至西部天山地区。分东西两部,天山以北称东布鲁特,以南称西布鲁特。受邻近准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