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昭王
即“朱充耀”。
即“朱充耀”。
1847—1907清湖南长沙人,字埜秋。同治进士。累迁至侍读学士。甲午战争时曾严劾李鸿章误国。光绪二十三年(1897)任广东学政,迁内阁学士。戊戌政变后,以荐举康有为革职留任。二十六年任礼部侍郎,擢左
官署名。东晋末诸公府、将军府僚属诸曹之一,掌亲兵卫队,长官为参军。刘裕为相,改与中兵曹共设一参军。南朝宋、齐沿置,凡单设者亦置参军。梁、陈王府、公府、将军府皆置,设参军。
简称班匠。明代工匠之一种。由地方官府编成班次,轮流赴京上工,隶于工部。洪武十九年(1386)定三年一班,每班无偿服役三个月,往返盘费自筹。二十六年,又按不同行业及役作繁简,分一年、二年、三年、四年和五
封号。清代藏传佛教之职任喇嘛。乃活佛之下最高喇嘛称号。北京、盛京、热河等处皆设。掌理寺庙佛教之事。
战国时齐国人。仕齐宣王。曾见孟子,言齐宣王好音乐之事。见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。
女真语,意为“幼弟”。女真人实行分家子与未分家子制度,诸子年长即异居。末弟主持父母遗业,称“主家子”,在宗族中最受尊重,名前常冠以“蒲阳温”之号。
即“启民可汗”。
《墨子》用语。《墨子·鲁问》:“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。”“志”谓意志,“功”谓结果,指主观的意志与客观的功效之统一。后期墨家已看到意志与功效未必相契合,因而说“志功不可以相从也”。但也认识到主观意
259—313西晋江夏(治今湖北云梦)人,字景武。少为郡吏,家世有部曲,以牙门将伐吴,迁江夏西部都尉。氐、羌起事,率百余人戍马兰山北,出奇制胜,擢新平太守。随刘忱讨河间王颙,兵败被俘,颙表为右卫司马。
①东晋元帝侨立兖州于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。明帝移治广陵县(今扬州市西北蜀冈上)。其后或治京口,或治盱眙县(今县东北),或治山阳县(今淮安县),或治下邳县(今睢宁县西北古邳东),或治淮阴(今淮阴市西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