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知识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仪仗

仪仗

一般指用于仪卫的武器、旗帜、伞、扇等。《晋书·五行志上》:“王敦在武昌,铃下仪仗生华如莲华,五六日而萎落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(董卓)自此更加骄横,自号为‘尚父’,出入僭天子仪仗。”清代则作为皇贵妃、贵妃和皇太子出外所用车驾仪仗之通称。属仪仗中的一个等级,以区别于皇帝所用的“大驾卤簿”,皇后用的“仪驾”,妃、嫔用的“彩仗”。康熙五十二年(1713)后清廷不复建储,故虽定皇太子仪仗,但如同虚设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㤄捍

    见“大宛”。

  • 坐忘论

    道教书名。唐司马承祯撰。分《敬信》、《断缘》、《收心》、《简事》、《真观》、《泰定》、《得道》七篇,附《坐忘枢翼》一篇。论述去欲得道,坐忘安心之法。认为静定功夫乃修炼形气,养和心灵,长生久视的关键。主

  • 绪棚

    攻城器械。架木为棚,高下如*头车。因接于头车之后,故名。棚上及两旁皆设皮笆以御矢石。若头车进则随其远近益设之。遇壕、凿城则运土杂刍藁,运者皆自车中及绪棚下,往来矢石不能及。棚备泥浆、麻搭、浑脱、水袋,

  • 永历帝玺

    历(曆)南明永历皇帝玺印。碧玉质。12厘米见方,厚2.8厘米,蟠龙纽,通高7.7厘米,篆书“敕命之宝”四字,阳文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在昆明五华山发现,玺身为锄所伤裂成两半,文字残缺一角。现为云

  • 杜黄裳

    738—808唐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字遵素。宝应进士,又登宏辞科。代宗时,郭子仪辟为朔方从事。子仪入朝,主留后事务。整饬士卒,安定朔方。贞元末,反对王叔文用事。宪宗为皇太子时,擢门下侍郎、同平章

  • 垞城

    明以后作茶城。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北二十余里。元、明以前城东临泗水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“兖州人谓实中城曰垞。”盖南北朝时戍守要地。后为运道所经。明嘉靖、隆庆间,黄河北徙,遂为漕、黄交会之冲。后运道东移,茶城

  • 北中城

    河阳三城之一。在今河南孟州市南十五里黄河北岸。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(496)筑,置北中郎府领兵戍守,因名。处南北交通要冲,为防守重地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中大通元年(529),尔朱荣与元颢相持于河上,

  • 理事无碍法界

    佛教术语。华严宗依“事”、“理”二法界推演而来,理事圆融无碍之谓。《华严法界玄镜》:理事“无碍法界,具性(共性)分(个性)义,不坏事、理而无碍”。认为理与事之间是共性与个性,本体与形相的关系;理是一个

  • 柳璟

    唐蒲州河东(今山西永济西南)人,字德辉。举进士。开成初,任库部员外郎知制诰、充翰林学士。祖父芳曾著《永泰新谱》(又名《皇室新谱》),文宗复命他依照旧谱体例,续修德宗以后事,名《续唐皇室图谱》,附于前谱

  • 千亩渠

    水渠名。在唐河东道太原文水(今山西文水东)东北二十里。开元二年(714)县令戴谦所凿。与甘泉渠、荡沙渠、灵长渠俱引文谷水,溉田数千顷。